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简单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简单介绍

文章插图
1、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过去,满族男人冬季穿长袍,有的加外衫,套马褂,穿皮、棉、毡单脸厚底鞋,戴毡帽头,三块瓦狐皮或羊皮皮帽,春、夏、秋三季穿长衫,外套单夹马褂,内穿汗褟、背心 。女子冬穿棉旗袍、套坎肩,春、秋穿夹旗袍,罩坎肩,普遍加绦子(右开襟)襟上,袖口镶五颜六色的双绦子 。梳旗头、戴耳套、穿棉、单带脸勾云、绣花厚底鞋 。满族姑娘临出嫁前绣门帘、枕头顶,做许多绣花鞋 。
2、居住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 。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 。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 。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 。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 。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满语称“土瓦” 。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或“蔓枝炕” 。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不住人,下通烟道 。南北对面炕 。上铺炕席,或糊炕纸刷油 。炕梢置衣柜,柜内装衣物,柜上叠置被褥、梳妆用品 。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 。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 。屋外西山墙头砌有圆形烟囱(满语称为呼兰),高出房檐数尺 。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 。南北墙上有窗,窗户纸糊在窗棂外,窗棂及门上亮子窗棂构成各种图案 。窗户分上下两扇,上窗可用棍支起通风 。
3、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 。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 。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 。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更为明显 。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 。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
4、婚嫁
满族旧时婚姻重视门第,盛行早婚和娶大龄女 。这与旗内男子当兵出征,希望早育子女有关 。贵族官宦人家,盛行指婚,多由朝廷指定结婚对象,一般旗人也有由族长指婚的情况 。清代宫廷的“选秀”,是为皇帝及亲王选妃,一般限定在八旗三品官内部遴选 。八旗内男女年龄到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男子订婚与结婚年龄可能更小一些 。婚姻由父母包办 。
5、用菜风俗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简单介绍】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 。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蕃蒿、蕨菜等)及菌类 。满族先人好渔猎,祭祀时除用家禽、家畜肉外,还有鹿、麂、獐、狍、雁、鱼等 。尤喜食猪肉 。猪肉多用白水煮,谓“白煮肉” 。设大宴时多用烤全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