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有哪些艺术特点 黄梅戏有什么艺术特点


黄梅戏有哪些艺术特点 黄梅戏有什么艺术特点

文章插图
1、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 。
2、黄梅戏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其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形式活泼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 。彩腔,也称打彩调,是黄梅戏班社职业化后,因常被演员用来向观众“讨彩”而得名 。其曲调欢快、流畅,在花腔小戏中曾广泛使用 。主调,又称正腔,系黄梅戏中传统正本大戏里常用的唱腔 。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等 。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 。
【黄梅戏有哪些艺术特点 黄梅戏有什么艺术特点】3、在音乐伴奏上,黄梅戏早期演出为“三打七唱”,即由三人演奏打击乐并参加帮腔 。乐器分工是:堂鼓一人兼奏竹根节和钹,坐草台正中;小锣一人,坐上场门外内侧;大锣(又名”筛金”)一人,站在上场门外外侧 。到20世纪30年代,伴奏除打击乐器外,又尝试用京胡托腔,后来还有人试用高胡和二胡伴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高胡作为主奏乐器的形式才被逐渐固定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