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常考成语典故 作茧自缚是什么意思啊


36个常考成语典故 作茧自缚是什么意思啊

文章插图
1.班荆道故
【释义】班:铺开 。荆:黄荆,一种灌木 。原为用荆条铺地,坐在一起谈说过去的事情 。后常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 。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于食,而言复故 。”
2.至死不悟
【释义】 至:到;悟:醒悟 。到死也不醒悟 。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
3.安步当车
【释义】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4.不二法门
【释义】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 。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成语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
5.暗室不欺
【释义】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6.匕鬯(chàng)不惊
【释义】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 。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
成语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
7.笔大如椽(chuán)
【释义】 形容著名的文章 。也指有名的作家 。
成语出处:《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
8.笔下生花
【释义】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9.不蔓不枝
【释义】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10.赤子之心
【释义】 赤子:初生的婴儿 。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11.低唱浅斟
【释义】 低唱:轻柔地歌唱;斟:喝酒 。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 。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 。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学士,尝买得党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销金暖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 。’谷愧其言 。”
12.焚骨扬灰
【释义】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 。形容非常仇视 。
成语出处:《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
13.焚膏继晷(guǐ)
【释义】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 。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14.噤若寒蝉
【释义】 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15.俗不可耐
【释义】 俗:庸俗;耐:忍受得住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 。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
16.悬崖勒马
【释义】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
17.朝三暮四
【释义】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
成语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
18.作威作福
【释义】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 。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
成语出处:《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
19.作茧自缚
【释义】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 。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 。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
20.重蹈覆辙
【释义】 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
成语出处:《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
21.重熙累洽
【释义】 熙:光明;洽:谐和 。指国家接连几代太平安乐 。
成语出处:汉·班固《东都赋》:“至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 。”张铣注:‘熙:光明也 。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继之,故曰重熙累洽 。”
22.砥柱中流
【释义】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23.断章取义
【释义】 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24.对酒当歌
【释义】 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 。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 。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
成语出处: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5.阿谀谄媚
【释义】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 。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裴晋公义还原配》:“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
26.堕甑(zèng)不顾
【释义】 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 。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 。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
成语出处:《后汉书·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 。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
27.奉天承运
【释义】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 。指君权神授 。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 。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独见 。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
28.甘之如饴(yí)
【释义】 甘:甜;饴:麦芽糖浆 。感到象糖那样甜 。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正气歌》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
29.甘瓜苦蒂
【释义】 甜瓜的蒂是苦的 。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草木》:“甘瓜蒂苦,天下无全美也 。”
30.邯郸学步
【释义】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
成语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31.含英咀(jǔ )华
【释义】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
32.好高骛远
【释义】 好:喜欢;骛:追求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成语出处:《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
33.囫囵吞枣
【释义】 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 。”
34.狐假虎威
【释义】 假: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35.毁家纾(shū)难
【释义】 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 。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
36.蕙心纨(wán)质
【释义】 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 。比喻品行高洁 。
【36个常考成语典故 作茧自缚是什么意思啊】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