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养生需六防 防余寒过敏疫病

现在正值春夏之交时节,气温升高,此时至盛夏,我们要特别注意养生,养生保健需要“六防”:防余寒、防过敏、防疫病、防伤脾、防肝亢、防过汗,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春夏之交养生方法有哪些 。
迎来春夏交替,天气阴晴不定,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气温逐渐上升,各地降雨量较多,空气湿度较大,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要顺应节气变化规律,做到“六防”,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使精、气、神充沛,达到阴阳平衡、脏腑调和之态 。
第1防:防余寒
此时正处由春到夏的过渡阶段,早、晚的气温仍较低,且南北大风天气常交替出现,温差较大,时而炎热如夏,时而又会有强冷空气南下 。
专家建议:“春捂”有度+关节保暖
在起居及衣着方面,仍要适当“春捂”,尤其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 。不过,此时“春捂”要有度,一般以不致出汗为宜 。春夏交替时节偏湿度大,风湿顽疾容易复发,因此要注意不要久居潮湿之地,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尤其裸露部位最易为湿邪所侵 。穿衣要护住关节,可穿七分袖或七分裤的衣服,女性穿裙子最好配丝袜;不要穿潮湿衣服,洗浴后头发体肤要擦干晾干后方可睡觉,发肤未干时勿吹风,避淋雨 。
第2防:防过敏
春暖花开、桃杏争艳、杨柳飘絮,人们的室外活动也由此增加,此时最易诱发过敏性花粉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故过敏性体质的人在这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护,户外活动时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饮食上要注意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不慎过敏反应发生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
专家推荐:晒项背
防过敏的根本办法还是调理好体质,推荐晒项背 。由于背部有各种重要俞穴,因此晒太阳以晒项部背脊为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
第3防:防疫病
春末夏初,气候温暖湿润,蚊、蝇、细菌迅速繁殖生长,容易传播疾病,尤其应注意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防蚊灭蚊,歼灭传播媒介是预防一般传染病的主要途径,蚊虫喜好在小面积的积水上产卵,室内外容易积水的地方,如室内花盆、下水道、厨房及浴室的积水等 。居家防蚊虫,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和杂物,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蚊香、药物、光源等来驱蚊杀蚊 。每日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衣被尽可能置于阳光下暴晒,定期洗晒日常用品、玩具等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
专家支招:熏艾或床头挂香囊
为防疫病,家居室内可常熏艾,也可用中药如苍术、艾叶、山柰、白芷、菖蒲、川芎、香附、肉豆蔻、藿香等自制香囊挂于床头或随身佩戴,以起到芳香化湿、祛风驱瘟的作用 。
第4防:防伤脾
空气湿度大,而脾为湿土之脏,湿邪最易犯脾,易致脾失健运、脾胃不和,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胀、大便不成形或粘腻不爽等症状 。因此虽是暮春,饮食上仍需注意养护脾胃 。
专家提醒:冷饮莫先行
在遵循“少酸多甘”的同时,宜多食用健脾祛湿之品,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扁豆、鲤鱼、鲫鱼等 。又由于谷雨节气气温升高较快,有些人迫不及待吃起冷饮来,容易损伤脾胃,民间谚语有言“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固不可吃冷饮,才能保护脾胃 。此外,推荐茶饮作为健脾茶 。
配方:炒薏米,大麦茶 。
用法:用沸水冲泡,泡淡为止 。功效:健脾祛湿 。
第5防:防肝亢
自然界阳气骤升,春阳内应于肝,易引起肝阳上亢,继而诱发春末常见的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牙痛、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所谓的“春火”,老百姓俗称的“上火” 。
专家建议:食材滋润+按压太冲穴
防“春火”,除了避免熬夜、在衣着上要适度“春捂”,注意调畅情志,抑怒养肝,以防“春火”萌生外,饮食上还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注意调养肝气,可食用具有滋润作用的食材,如银耳、桑葚、蜂蜜等,以滋润生津、益阴柔肝,防止肝阳过亢 。推荐一道桑葚茶作为茶饮:配方:鲜桑葚果30克 。用法:将桑葚放入砂锅中,加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 。功效:养阴生津、养血柔肝 。
此外,按压太冲穴也可助防肝亢:每日按压1~3分钟,揉100~300下 。取穴定位: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
第6防:防过汗
万物靠雨水生长壮大,人体也如是 。正值春夏交接之际,此时人体集体发散,容易出汗,而汗出过度则会影响夏季的气血健康 。因此,运动养生谨记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可选择踏青、慢跑、放风筝、八段锦等方式 。汗为津液所化,只有春季注意阳气的有序升发与津液固护,才能保持夏季的气血充盛 。
专家推荐:艾灸足三里
为维持阳气升发同时固护津游液,可艾灸足三里:艾灸双侧足三里,每穴15分钟 。取穴定位: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胫骨旁开1横指 。
【春夏之交养生需六防 防余寒过敏疫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