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的功效与作用

目录

  • 野菊的形态特征
  • 野菊的功效与作用
  • 功能主治
  • 野菊的用法用量
  • 野菊的用药禁忌
  • 野菊有毒吗
  • 野菊的附方
野菊又叫油菊、疟疾草、苦薏、路边黄、山菊花、野**、九月菊,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野菊成分中的营养价值极高,如挥发油、蒙花甙、木犀草素的甙、矢车菊甙等物质,使野菊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清热解毒,疏肝明目,降血压等作用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野菊的功效以及食用禁忌等问题 。
野菊的功效与作用
野菊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0.25-1米,有地下长或短匍匐茎 。茎直立或铺散,分枝或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 。茎枝被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或较多 。基生叶和下部叶花期脱落 。中部茎叶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7(10)厘米,宽2-4(7)厘米,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 。基部截形或稍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2厘米,柄基无耳或有分裂的叶耳 。两面同色或几同色,淡绿色,或干后两面成橄榄色,有稀疏的短柔毛,或下面的毛稍多 。头状花序直径1.5-2.5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 。总苞片约5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3毫米,中层卵形,内层长椭圆形,长11毫米 。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 。舌状花黄色,舌片长10-13毫米,顶端全缘或2-3齿 。瘦果长1.5-1.8毫米 。花期6-11月 。野菊的叶、花及全草入药 。味苦、辛、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目,降血压 。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疗高血压、肝炎、痢疾、痈疖疗疮都有明显效果 。野菊花的浸液对杀灭孑孓及蝇蛆也非常有效 。
野菊是一个多型性的种,有许多生态的、地理的或生态地理的居群,表现出体态、叶形、叶序、伞房花序式样以及茎叶毛被性等诸特征上的极大的多样性 。山东、河北滨海盐渍土上的野菊,全形矮小,侏儒状,叶肥厚,注定是一种滨海生态型;江西庐山地区的野菊,显示出叶下面有较多的毛被物;江苏南京地区及浙江的野菊中,有一类叶在干后成橄榄色的 。
野菊的功效与作用
野菊的功效与作用
苦辛,寒
①陶弘景:味苦 。
【野菊的功效与作用】②《岭南采药录》:苦,寒 。
③《陆川本草》:甘,寒 。
④《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辛,无毒 。
野菊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治痈肿,疔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
①《本草拾遗》:破血,妇人腹内宿血食之 。又调中止泄 。
②《纲目》:治痈肿,疔毒,瘰疬,眼息 。
③《纲目拾遗》:治蛇咬,疮,天疱疮 。
④《植物名实图考》:捣敷疮毒 。
⑤《分类草药性》:根,解烟毒 。治头目眩昏,男子虚淋,女子白带 。
⑥《陆川本草》:清热解毒 。治温热头痛,赤眼,痢疾 。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湿疹,皮肤瘙痒

野菊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克(鲜者50~100克);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或塞鼻 。

野菊的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食野菊 。

野菊有毒吗
无毒

野菊的附方
1、野菊治痈疽疔肿,一切无名肿毒:
方一: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热服取汗,以渣敷之 。(《孙天仁集效方》) 。
方二: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握,共捣,入酒一碗,绞汁服,取汗,以滓敷之 。(《卫生易简方》) 。
2、野菊治疔疮:野菊花根、菖蒲根、生姜各50克 。水煎,水酒对服 。(《医钞类编》) 。
3、野菊治天泡湿疮:野菊花根、木 。煎汤洗之 。(傅滋《医学集成》) 。
4、野菊治瘰疬疮肿不破者:野菊花根,捣烂煎酒服之,仍将煎过菊花根为末敷贴 。(《瑞竹堂经验方》) 。

5、野菊治白喉:一野菊50克,和糟少许,捣汁,冲开水漱口 。二野菊叶和醋半匙,将野菊叶捣烂后,加白醋调匀涂在喉头 。(《贵州中医验方》) 。
6、野菊治妇人乳痈:路边菊叶加黄糖捣烂,敷患处 。(《岭南草药志》) 。
7、野菊预防及治疗疟疾:一鲜野菊揉烂 。塞鼻 。每天塞二小时,两鼻孔交替进行,连用三天 。二鲜野菊50克 。水煎服 。连服三天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
8、野菊治蜈蚣咬伤:野菊花根,研末或捣烂敷伤口周围 。(《岭南草药志》) 。

野菊虽然整体上来说并无毒,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食用的时候并不适合大量的食用,一定要控制食用量 。同时像脾胃虚寒的人群也并不适合吃野菊的,因此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 。而且野菊的各个部位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如叶或花主治作凉发烧、火眼,全草及根治痈肿、疔疮等,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