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的节令活动

立春 , 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 立 , 是“开始”之意;春 , 代表着温暖、生长 。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 , 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 , 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 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 干支纪元 , 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 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 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 在传统观念中 , 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 , 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 在自然界 , 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 时至立春 , 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 , 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 。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 南北跨度大 , 各地自然节律不一 , “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天的前奏 , 万物尚未复苏 , 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 节令活动
一、迎春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 , 时序进入春季 。 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 , 但寒冬已尽 , 春回大地 , 万物复苏 , 大自然生机勃发 。 所以古人重视立春 , 有迎春之仪 。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 , 事先必须做好准备 , 进行预演 , 俗称演春 。 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 。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 , 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 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 , 以及“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 , 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  
 
句芒为春神 , 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 , 执规矩 , 主春事 。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 。 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 , 同时又祭太岁 。 太岁为值岁之神 , 坐守当年 , 主管当年之休咎 , 因此民间也多祭之 。 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打牛等活动 。 。 其他一些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 。 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 , 击鼓驱疫 , 祈求平安 。  
 
二、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 , 按传统的作法 , 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 , 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 , 精心制作春牛图像 。 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 , 用春木做腿 , 再糊上纸 , 涂上颜料 , 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 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 , 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 , 当年收成不好 。 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 , 以得民心 。 春牛糊好后 , 举行开光点睛仪式 , 即设立香案 , 顶礼朝拜 。  
 
三、打春牛
鞭春即打春牛 , 亦称“鞭春牛”“鞭土牛” , 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 , 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 。 通过打春牛之俗 , 提醒农人 , 春天已到 , 应该不违农时 , 及时播种谷物 , 祈愿一年五谷丰登 , 国泰民安 。 鞭春之俗与祈求丰收相关 , 是一项较为古老之节俗 。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 , 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 。 迎春为了迎春 , 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 , 搭起“春棚”准备迎春 。 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 , 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 。 四周插上彩旗 。


打春牛 , 又称鞭春牛、鞭土牛 , 起源较早 , 后来一直保存下来 , 但改在春天 , 盛行于唐、宋两代 , 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 , 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 鞭春牛的意义 , 不限于送寒气 , 促春耕 , 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 不同地区迎春牛均有其特点 。 迎春牛时 , 依次向春牛叩头 。 拜毕 , 百姓一拥而上 , 将春牛弄碎 , 抢春牛泥土回家 , 撒在牛栏内 。 由此看出 , 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 , 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 , 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