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名词解释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 , 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 , 造成空前灾难 , “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 。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 。荒漠化的治理需广泛的国际合作 , 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 。
2、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保护现有植被 , 加强林草建设 。在强化治理的同时 , 切实解决好人口、牲口、灶口问题 , 严格保护沙区林草植被 。通过植树造林、乔灌草的合理配置 , 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 , 扩大林草比重 。在搞好人工治理的同时 ,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 加大封禁保护力度 , 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由于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 , 因而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 。
(2)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生态革命 , 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 。关键是合理调配水资源 , 保障生态用水 。如不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 , 是造成我国西北河流缩短、湖泊萎缩甚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
(3)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 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 , 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关心、爱护环境 , 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 , 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同时 , 国家要有计划地对局部荒漠化非常严重 , 草地和耕地几乎完全废弃 , 恶劣的自然环境已经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地区 , 实行生态移民 。
(4)扭转靠天养畜的落后局面 , 减轻对草场的破坏 。要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 , 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 大力推行围栏封育、轮封轮牧 , 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或人工改良草地 , 发舍饲养畜 。加快优良畜种培育 , 优化畜种结构 。
(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 , 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 , 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 , 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还可利用荒漠化地区蕴藏着多种独特的资源 , 如光热、自然景观、文化民俗、富余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探险、科考产业等 。
(6)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 , 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 , 如风能、光能、沼气等能源 , 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
【荒漠化的名词解释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7)做好国际履约工作的同时 , 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争取资金与外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