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的6个区别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

陶与瓷,都是火与土的交融所产生的艺术,陶器发明在前,而瓷器发明在后,那么“陶”与“瓷”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相信有很多人有同样的疑问,今天汲古斋小编就与大家一起探寻一下二者之间的区别 。

陶器和瓷器的6个区别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

文章插图
概念不同
陶器是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而瓷器则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釉或彩绘的物品 。
烧成温度不同
其实,陶与瓷的区别主要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瓷是陶的升级版,陶也是瓷的亲兄弟 。在此特地说明:现今流行的所谓陶制品,多数都是高温烧制,严格来说都是瓷制品 。
【陶器和瓷器的6个区别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有哪些】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胚体并未完全烧结,胎质粗疏,敲击时声音发嗡,断面吸水率高,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 。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二者坚硬度不同,瓷的硬度高于陶 。
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制坯 。黏土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 。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即1300-1400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 。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制温度达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
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 。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可熔融 。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以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
施釉的不同
釉就是罩在瓷器表面的那一层光亮外衣 。它主要是以粘土、石英和长石为原料 。经研磨、调制后上于胚胎表面,在高温焙烧后熔融,冷却后即形成玻璃质晶体 。它可增加胎体强度,并有效地隔绝气体、液体 。陶器通常不施釉或只施低温釉;瓷器表面施有一层高温釉,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从而达到美化、光洁瓷器的目的 。
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 。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独立发展,并且从生活用品逐渐转变为收藏艺术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