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喜马拉雅盐 喜马拉雅盐和食盐的区别是什么

世界上 , 盐的种类有很多 , 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从来源看 , 有海盐 , 岩盐 , 火山盐等 。
“喜马拉雅玫瑰盐”是一种岩盐 , 看它的名字 , 人们会以为来自喜马拉雅山脉 , 其实它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地区的盐矿 。这种盐矿中含有比较多的铁和其他一些矿物质 , 这也使它呈现出了特别的粉红色 , 因此它就被叫作“玫瑰盐” , 实际上除了颜色 , 跟玫瑰没有什么关系 。
据地质考察发现 , 喜马拉雅山山脚下的这片土地在1.6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 , 由于地壳运动 , 形成了山脉 , 这也是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找到大量海洋生物遗体的原因 。这种玫瑰盐 , 也是由于汪洋大海的退却后 , 海水在板块缝隙中 , 水分蒸发 , 留下的盐分 , 经过上亿年的板块挤压 , 与矿物质结合而形成的盐矿 , 通常呈现巨大的块状 , 从外观看 , 与石头无异 。
喜马拉雅玫瑰盐 , 电商平台上 , 一般1000g市场售价40元左右 , 比普通的食盐贵了不少 , 那么其食用价值与普通食用盐相比更大吗?
通常我们看到的玫瑰盐 , 或者市场上一些小众品种 , 兼具地域特色的食盐 , 比如美国夏威夷黑盐、波斯蓝盐 , 法国灰盐 , 红色火山盐等 , 其营养成分表一般显示98%都是食盐 , 也就是氯化钠 , 还有2%的矿物质 , 包括了铁、钙、镁、钾、锌、硅、铜等矿物元素 , 商家往往宣传的食用价值 , 也是更多的宣传这些矿物质元素 。
实际上 , 靠食用这类食盐补充微量的矿物质元素是片面的 , 食盐就是调味作料 , 98%都是氯化钠 , 而2%的矿物杂质 , 是导致这类特色食盐呈现不同物理状态 , 或者化学状态的原因 。食盐仅是调味品 , 如果是人为添加的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 那是对人体有益的 , 但是建议不要从各类小众食盐的保健功效层面过分解读 。
比如从1995年起 , 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 。到现在 , 我国在占人口90%以上的合格加碘食盐覆盖地区 , 完全消灭了克汀病的发生 , 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能看到的 , 现在已经普遍看不到这种疾病 , 《中国居民补碘指南》是201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 也继续保留了加碘食盐的市场投放 , 在水碘含量富裕的地方 , 科学投放的非加碘食盐 。
【解析喜马拉雅盐 喜马拉雅盐和食盐的区别是什么】而自若行者也查阅相关资料中得知 , 自2013年1月1日起 , 食用盐中碘的使用 , 生产单位则需依据《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执行 。即食用盐产品(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为20mg/kg—30mg/kg 。这意味着 , 从2013年新标准正式执行时起 , 将不再允许食盐添加除碘之外的营养强化剂 。在选择食盐的过程中 , 大家基本上忽略掉其他的各种矿物质元素 , 看钠、碘这两项即可 , 这样也是对自己和家人更负责的做法 。根据大量的相关资料总结显示 , 加碘盐国家是在需要补充碘的地区投放 , 居民在超市选购时 , 如因疾病原因(比如甲亢患者)确实需要食用不加碘的食盐外 , 其余一般都适合食用加碘盐 , 而其他小众品种的食盐 , 如人为添加其他营养强化剂 , 是不合法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