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是什么修辞手法 敲成玉馨穿林响穿是什么意思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句诗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修辞手法 。这句诗中,将“冰”比作“玉磬”与“玻璃”,将敲击冰块的声音描绘成可以穿透树林的声音,夸张地表现出敲击声的清脆与响亮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是什么修辞手法 敲成玉馨穿林响穿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稚子弄冰》
杨万里 〔宋代〕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
译文
清晨,孩童们将铜盆里的冰块剜出来,用彩线穿过冰块,将其当铮 。敲击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能够穿透树林,忽然冰锣落地,发出美玉摔碎的声音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是什么修辞手法 敲成玉馨穿林响穿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创作背景
《稚子弄冰》作于公元1179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 。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 。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是什么修辞手法 敲成玉馨穿林响穿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赏析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是什么修辞手法 敲成玉馨穿林响穿是什么意思】《稚子弄冰》全诗突出一个“稚”字 。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前两句“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表现出天气寒冷,以及孩童的乐趣 。正是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让孩童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