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中药副作用小是大家看病首选 , 特别是一些老年朋友 , 常以中药来调理身体 , 预防或治疗慢性疾病 。那么中药什么时候喝效果最好呢?问道美食网提醒大家如须长期服用中药 , 服药时间最好在饭后 。下面我们把中药的最佳服用时间和服用技巧分享给大家 。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现代中医学认为 , 原则上 , 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 , 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 , 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
中医在配伍运用中药时 , 讲究“四气五味” , 常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 , 并参考辛、甘、酸、苦、咸五味来配伍组成方剂 。当空腹服药时 , 寒凉药或者五味偏重的药物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
不同类型的中药汤剂 , 服用的时间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 , 肝、肾、肠道疾患 , 宜饭前服药;眩晕、咽喉疾患宜饭后服药;泻下药、滋补药、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类药宜睡前服用 。这些都是根据病情的不同和药物作用的特点 , 对服药时间做出的大致要求 。
但在实际用药时 , 医生会根据就诊者的身体变化随证调整用药 , 用药的方子不会局限于某一类药 。再加上患者长期服药 , “是药三分毒” , 难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 所以我们建议需要长期喝中药汤剂的人 , 应该在饭后30—60分钟内服药 , 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喝中药也要掌握何时的时间 , 一般人认为趁热喝 , 这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 。其实 , 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 ,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 , 而且要注意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 , 以助药力 , 帮助吸收 。
一般来讲 , 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 , 是机体吸收药物的“最佳时间” , 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 , 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 。一般而言 , 治疗虚症和肠胃病 , 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 , 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 , 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 , 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 , 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 。其中 , 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 , 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 , 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 , 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
另外 , “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 。其实 , 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 。中医理论认为 ,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 , 即药汤煎后立即滤出 , 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 , 而丸、散一类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 , 才应该“热服” , 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 , 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 , 则应该“冷服” , 以免引起刺激 。

中药什么时候喝最好?

文章插图
中药怎么喝最好
很多时候吃药的时候 , 尤其是吃中药 , 到底要怎样喝下那一碗浓浓的药汁 , 才是对我们身体最好的调节呢?中药应该怎么喝?这也成为一个需要专家指导的问题?是的!不同药性的中药 , 热喝冷喝 , 早喝晚喝 , 或是服药期间的忌口 , 原来都大有讲究 。大家不妨对照一下 , 自己是否真的会喝中药?
找到喝药的“黄金时机”
服用西药最常见的是“一天三次” , 参照一天三餐的标准就容易掌握了;而服用中药则往往是一剂药“一天两次” , 怎么喝?
将一剂中药熬2次的药液混合 , 分别于早晚服用 , 是为“一天两次”的正解 。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 , 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 , 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不过 , 如果上班时间紧凑 , 也可以将服药时间调整至早晨和晚上 。
不同药性的中药 , 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 。一般而言 , 治疗虚症和肠胃病的 , 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 , 则通常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为佳 , 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 , 减少副作用的产生 。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大便的药物 , 如大黄、火麻仁等 , 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 , 避免在睡前和夜间服食);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治疗外感疾病和头面部疾病的中药 , 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为佳 。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 , 也应饭后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
喝药不一定“趁热”
“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中药时的习惯 。楼步青说 , 其实 , 喝药不一定要“趁热” 。
传统的中医理论 , 对于服用中药的温度非常讲究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 , 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 , 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 。而丸、散一类的中成药也应该以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 , 才应该“热服” , 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 , 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 , 则应该“冷服” , 以免引起刺激 。
在喝中药时 , 除了医生有特殊提示外 , 基本上掌握“寒者热之 , 热者寒之”的原则就可以了 。
中药忌口须知
所谓“医食同源” , 广东人习惯于用饮食调理健康 。换个角度 , 在服用中药时 , 饮食上也应相应注意一些宜忌 , 以利药效 。
有的人认为生病了就应该多给予补养 , 其实服用中药期间 ,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 而生冷、粘腻、腥臭、不易消化以及有特殊刺激性食物 , 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 。不过 , 对于一些慢性病患 , 如果长时间“忌口” , 禁食的种类较多 , 营养摄入会不平衡 , 反而不利于增强免疫力 。因此 , 应在医师的指导下 , 确定适当的食谱 , 保障营养 。
对于感冒发热等的实证 , 进食滋补类食物往往不利于外邪排出体外;胃肠有积滞者 , 进食更宜清淡 , 不能进食油腻、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 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 不利于药物作用的发挥;不过 , 一些久病体虚或平素年老体弱者 , 在清淡易消化的前提下 , 可以适当喝些鸡汤或鱼汤 , 也可以小米、红枣、银耳以及其他新鲜瓜果蔬菜 , 帮助调整体虚症状 。
高烧患者 , 进食冷饮或寒凉的西瓜 , 虽然能解除一时的烦渴 , 但不利于发汗驱邪而达到退烧的目的;肠胃功能差的病人 , 不宜多食以淀粉为主的食物 , 如土豆、黄豆等 , 以免产气而腹胀;而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以及疮疖等病患 , 一般不建议吃虾、蟹、牛肉、鹅肉、韭菜等“发物” , 临床中发现 , 吃这些食物容易使过敏性症状进一步加重 。
此外 , 与某些中药材相关的食品禁忌 , 在一些中医古代文献中也有详细记载 , 如常山忌葱 , 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 , 薄荷忌鳖肉 , 茯苓忌醋 , 鳖甲忌苋菜 , 蜜不能搭配葱同吃等 , 可供服药者参考 。
整体来看中药的具体服药的时间选择 , 还应考虑到药物的性质和作用特点 。安神药应该选择在睡前约1小时服用;驱虫药也应该在睡前服用 , 利用晚上时间充分杀虫 , 次日可将虫体排出体外 。治疗疟疾的药 , 应在有规律的发作前2小时服 , 这样有利于杀死疟原虫 , 控制疟疾的症状发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