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呕想吐的主要病因分析 干呕想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呕吐是一种常见病症 , 可以因为主症而单独出现 , 亦可伴发于他病的过程中 。因胃失和降 , 饮食、痰水等物从口中吐出者谓之呕吐 。历代医籍对呕和吐的解释不尽一致 , 比如成无己认为呕以声言 , 吐以物言;王履、林珮琴等则以声物并出谓呕 , 物出无声谓吐;李梃又以有声有物谓湿呕 , 有声无物谓干呕 。
呕吐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邪侵袭
风、寒、暑、湿之邪,以及秽浊之气,侵犯胃腑,以致胃失和降,水谷随气上逆,发生呕吐 。正如《古今医统呕、吐、妄门》所指出:卒然而呕吐,定是邪客胃腑,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 。
2、饮食不节
饮食过多,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等食物,皆可伤胃滞脾,而致食停不化,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
4、脾胃虚弱
因劳倦太过,耗伤中气,或久病中阳不振,脾虚不能承受水谷,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以致寒浊中阻而引起呕吐 。亦有因胃阴不足,失其润降引起呕吐 。
除此之外 , 呕吐分型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点:
5、外邪犯胃
症状:呕吐食物 , 吐出有力 , 突然发生 , 起病较急 , 常伴有恶寒发热 , 胸脘满闷 , 不思饮食 , 舌苔白 , 脉濡缓 。
治法:疏邪解表 , 和胃降逆 。
方药:藿香正气散 。
6、饮食停滞
症状:呕吐物酸腐 , 脘腹胀满拒按 , 嗳气厌食 , 得食更甚 , 吐后反快 , 大便或溏或结 , 气味臭秽 , 苔厚腻 , 脉滑实 。
治法:消食化滞 , 和胃降逆 。
方药:保和丸 。
7、痰饮内停
症状:呕吐物多为清水痰涎 , 胸脘满闷 , 不思饮食 , 头眩心悸 , 或呕而肠鸣 , 苔白腻 , 脉滑 。
治法:温化痰饮 , 和胃降逆 。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
8、肝气犯胃
症状:呕吐吞酸 , 嗳气频作 , 胸胁胀满 , 烦闷不舒 , 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吞酸更甚 , 舌边红 , 苔薄白 , 脉弦 。
治法:疏肝理气 , 和胃止呕 。
方药: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 。
9、脾胃虚弱
症状:饮食稍有不慎 , 或稍有劳倦 , 即易呕吐 , 时作时止 , 胃纳不佳 , 脘腹痞闷 , 口淡不渴 , 面白少华 , 倦怠乏力 , 舌质淡 , 苔薄白 , 脉濡弱 。
治法:益气健脾 , 和胃降逆 。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
10、胃阴不足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 , 但呕吐量不多 , 或仅吐唾涎沫 , 时作干呕 , 口燥咽干 , 胃中嘈杂 , 似饥而不欲食 , 舌红少津 , 脉细数 。
治法:滋养胃阴 , 和胃降逆 。
方药:麦门冬汤 。
总之 , 呕吐的病因有外邪、饮食、情志、脏腑虚弱 。呕吐的病位在胃 。病机分虚实两类 , 实者为邪气犯胃 , 虚者为脾胃虚弱 , 也多虚实并见者 , 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 , 胃气上逆 。在临床上应注意与反胃、噎膈相鉴别 。
【干呕想吐的主要病因分析 干呕想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辨证要点以辨虚实和呕吐物为主 。其治疗原则为和胃降逆止呕 。但应分虚实辨证论治 , 实者重在祛邪 , 分别施以解表、消食、化痰、理气之晶;虚者重在扶正 , 分别施以益气、温阳、养阴之法 , 均辅以和胃降逆之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