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的调补方法 阴阳调和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阳虚”与“阴虚”如何调补~
【不同人群的调补方法 阴阳调和是什么意思】在了解如何调补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下“阳虚”与“阴虚”是什么?
阳虚,就是人的“阳气”不足 。
男性和小孩的阳气都很足,像青年人、中年人,睡觉有时不想盖被子,因为他阳气足,怕热 。可是到了老年的时候,就容易身体蜷缩、脚冷,穿两件羽绒服都不够御寒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阳气用完了 。
阳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怕冷,手脚怕冷 。
另一个表现就是在性功能上面,出现阳痿、早泄,包括起夜多、夜尿清长,这都是阳虚的表现 。
阳虚就要补阳,就要使用温性的东西 。
在药物里面最厉害的补阳药物就是鹿茸,鹿角也是,它们都是温性的 。
平时吃东西里比较典型的就是羊肉,到了冬天也是一种温补的家常菜 。
对于阴虚来说,我们知道“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阴阳互相制约,“阳”就是火,“阴”就是水,正常的情况下两者相当,处于平衡状态 。
如果某一方减少,另一方就会取得相对的优势 。若“阳”代表热,“阴”代表寒,那么阳虚就像上文说的会怕冷,阴虚就会燥热 。
病人:阴虚火旺该怎么理解?
崔医声:举个例子,其实就好比炉子上烧了壶水,通常火很大、水烧的很沸的时候,我们会看到锅里产生很多的水蒸气,
但还有一种情况--火不是很大、但水很少的时候,锅也会产生很多的水蒸气,这种情况就可以叫做阴虚火旺~
最常见于更年期的女性,表现为潮热 。
一阵烘热汗就出来了,脸红红的,半夜失眠,睡不着觉,是一种怕热的状态 。
舌头伸出来是红红的、没有苔,我们说这是“阴虚火旺”的表现 。
那水少了该怎么办呢?补水 。
常用的药物是地黄,还有冬令进补会用一些膏滋,比如龟甲胶、鳖甲胶,这些都是补阴的药物,当然同时它们还有一定的活血作用 。
平时常吃的东西里面西洋参、枫斗、白木耳、百合都是养阴的 。
根据体质的不同,可以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这就是调补 。
但是,不需要把阴阳调到平衡的程度,调到对于你现在这个状态最好就可以了 。
由于人群不同,孩子、女性、年轻人、老年人,他们各自有不一样的调补方式 。中医有一个概念,肾为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 。
【小孩】小孩只需要开胃,只要孩子肯吃肯动,就能生长 。
我们常说小孩“见风就长”,只要吃得好就行 。但现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喂养不当,孩子厌食挑食,那就长不好了 。
【青中年】青年、中年人最主要是调补脾胃,只要脾胃功能好了,可以吸收水谷精微,吃的东西能消化,那么气血都会变好 。
因为这个年龄阶段,从娘胎里带来的精微物质还在,没有流失,就是中医说的“肾” 。肾不亏,所以不一定要补肾阴肾阳 。
【女性】对女性来说,需要补血补阴,这都是女性先天比较容易缺乏的东西,应该注意补充 。
除此之外,一定要注意疏肝 。女性往往有情绪化的倾向,经常在不舒服的时候,郁郁寡欢 。如果不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精神状况不佳,就会影响到气血流通 。
所以,我们常常在补的同时加一些疏肝的药,比方说逍遥丸 。
【老人】老年人在补脾胃的同时一定要补肾,因为他的精气少了,用的时间长,基本上快用完了 。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不好,所以要加开胃的药,补的同时能增加吸收;另外,老年人常常有动脉硬化、血管老化的情况,加点活血的药让药性能够通达全身 。
所以,对于进补这个事还得看医生,不能瞎补 。
现在跟很多人说要补,他们就开心;而如果跟他们说不需要补,他们就不开心,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
有时候营养过剩是不需要补的,无须滥补 。还有补不对症,明明阴虚却用补阳药,明明阳虚却用补阴药,这也是不对的地方 。
另一个就是社会风气,人们普遍认为贵的就是好的,补药就要越贵越好 。
其实,吃的都是药,不是吃钱,吃的药只要对症就是好的,“和”就是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