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栎

别名:柞栎、蒙栎
性味:树皮:味微苦、涩,性平
蒙古栎的功效与作用树皮:味微苦、涩,性平 。利湿、清热、解毒、收敛 。果实:味苦涩、性微温 。健脾止泻、收敛止血、涩肠固脱、解毒消肿 。蒙古栎主治树皮:治咳嗽、泄泻、痢疾、黄疸、痔疮等 。果实:治脾虚泄泻、痔疮出血、脱肛、乳痈等 。用量:10-15g,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足 。【附 注】叶入药,可治疗痢疾、小儿消化不良、痈肿、痔疮等 。
蒙古栎药用部位来源于壳斗科栎属蒙古栎的树皮及果实 。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褐色,纵裂 。幼枝紫褐色,有棱,无毛 。顶芽长卵形,微有棱,芽鳞紫褐色,有缘毛 。叶片倒卵形至长倒卵形,长7-19cm;宽3-11cm,顶端短钝尖或短凸尖,基部窄圆形或耳形,叶缘7-10对钝齿或粗齿,幼时沿脉有毛,后渐脱落,侧脉每边7-11条;叶柄长2-8mm,无毛 。雄花序生于新枝下部,长5-7cm,花序轴近无毛;花被6-8裂,雄蕊通常8-10;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叶腋,长约1cm,有花4-5朵,通常只1-2朵发育,花被6裂,花柱短,柱头3裂 。壳斗杯形,包着坚果1/3-1/2,直径1.5-1.8cm,高0.8-1.5cm,壳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状卵形,呈半球形瘤状凸起,密被灰白色短茸毛,伸出口部边缘呈流苏状 。坚果卵形至长卵形,直径1.3-1.8cm,高2-2.3cm,无毛,果脐微凸起 。花期4-5月;果期9月 。生于向阳干燥山坡及杂木林中,常在阳坡、半阳坡形成小片纯林(俗称:“柞树岗”)或与桦树等组成混交林 。蒙古栎选购保存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各省市 。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蒙古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