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鬼节是指哪三个 中国三大鬼节简介


中国三大鬼节是指哪三个 中国三大鬼节简介

文章插图
1、中国三大鬼节是指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 。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将传统节日里祭祖的清 。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三个节日 , 合称为“三大鬼节” , 三大鬼节中 , 主要节日活动有:民间祭祖、踏青等 。
2、清明节 ,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 ,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 既是自然节气点 , 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 ,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 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 , 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 , 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 , 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 ,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 , 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的节俗丰富 ,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 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 。
3、中元节 , 即七月半祭祖节 , 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 ,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 有若干农作物成熟 , 民间按例要祀祖 , 用新米等祭供 , 向祖先报告秋成 , 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 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 , 而被称为“中元节” , 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 , 祈求地官赦罪之日 , 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 , 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 , 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 , 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 , 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 。
【中国三大鬼节是指哪三个 中国三大鬼节简介】4、寒衣节 ,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 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 民众称为鬼头日 , 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 相传起源于周代 。寒衣节流行于北方 , 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 , 纪念仙逝亲人 , 谓之送寒衣 。同时 , 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 , 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在北方到了农历十月一之后 , 天也就一天比一天寒冷了 , 为此 , 人们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 , 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 , 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 , 不适宜穿棉 , 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 , 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 。安装完毕后 , 还要试着生一下火 , 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