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员外是什么意思


【宋朝员外是什么意思】员外,本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又置员外散骑侍郎 。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 。隋开皇六年,在尚书省 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次官 。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 。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 。此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