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的由来


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 。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 。远在商周时代,中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 。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 。这种祭礼,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善良的心理活动 。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衣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熬上一锅体现农业大丰收的“腊八粥” 。一则是为了祭奠神灵!二则是为了供全家大小人等,聚餐一顿,庆祝丰收,预祝来年更大丰收 。这就形成了腊八节日吃腊八粥的风俗 。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
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
【腊八的由来】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 。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