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由来


【孟津由来】孟津,夏属孟涂氏封国;商前期为畿内地;周设平阴、谍黄河小浪底城两邑,战国为韩地;秦改邑为郡县,称谍城、平阴县;1976年11月复划属洛阳地区,1983年11月重划属洛阳市 。孟津县以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于孟津渡而得名 。孟津据《尚书禹贡》注孟为地名,在孟置津(即渡口),谓之孟津 。
西汉为谍城、平阴、平县三县辖,隶属河南郡;王莽改平县为治平县,东汉复改治平为平县;
三国魏时并平县、平阴、谍城县三县为河阴县,隶属河南郡;晋至南北朝时,归属屡变,但县名未改,东晋置河阴郡;
隋并河阴入洛阳县,隶属河南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大基县(治今孟县西),八年省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复置,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更名河清县,属河南府 。(唐初划河阴出洛阳跨黄河置大基县,后改为柏崖县、河清县,隶属河南郡);
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徙治于白坡镇(今洛阳市吉利区内) 。宋时为河清县,隶属河南府;金熙宗天卷三年(1140年)废河清县改县名为孟津,县治从黄河北岸白坡镇迁至孟津渡(会盟镇花园村) 。
金改河清县为孟津县后,经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今,县名未改;
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黄河水患,县治迁孟津老城;历元、明、清属河南府,治老城不变 。金、元、明、清时隶属河南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