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的由来

【琴台的由来】
琴台位于单县南护城堤内侧 , 相传是春秋时宓子贱政暇鸣琴处 , 故名琴台 。琴台为唐代县尉陶沔所筑 , 前方后圆 , 呈半月形 , 又名半月台或单父台 。唐代大诗人高适、李白、杜甫曾联袂来游 , 题咏颇多 。1945年10月 , 借琴台故址修建了“湖西区抗战烈士纪念塔” 。
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 , 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 , 弹奏一曲《高山流水》 , 伯牙视子期为知音 , 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 。不料 , 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 , 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 , 伯牙悲痛之余 , 从此不复鼓琴 , 史称伯牙绝弦 。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 , 除殿堂主建筑外 , 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 , 规模须然不大 , 但布局精巧、层次分明 。殿堂前有琴台 , 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 , 约20平方米 , 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