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松皮

水松皮《中药大辞典》:水松皮拼音Shuǐ Sōnɡ Pí
出处《本草求原》
来源为杉科植物水松的干白皮 。
原形态水松(《南方草木状》)
落叶乔木 。常由根部产生本质的瘤状体伸出地面 。冬季侧生小枝与叶一齐雕落 。叶异型,营养枝上的叶为扁线形或针形而稍弯,长约1厘米,排成3列;果枝上的叶为鳞形相叠;叶在春夏均呈鲜绿色,入秋则变为褐色 。雌雄同株,雌雄球花同生于一枝上,或生于邻接的枝上 。球果直立,顶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2厘米;鳞片约20枚,木质,长形,脱落 。种子卵形,长0.5~1厘米,种皮薄,先端有斧形的翅 。花期夏、秋季 。
本植物的叶(水松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生境分部生长于河畔及近水处 。分布广东,福建等地 。
功能主治①《本草求原》:"杀螆止痒 。"
②《岭南采药录》:"去火毒 。治皮肤水泡疮,捣敷之 。"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
复方治烫伤:水松皮,煅成炭,研末,调油敷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水松皮拼音Shuǐ Sōnɡ Pí
别名水松树皮
出处出自《本草求原》 。
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水松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 (Staunt.) Koch[Thuja pensilis Staunt.]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鲜用或晒干 。
原形态半常绿性乔木,高8-10m,稀达25m 。树干有扭纹,树皮褐色,纵裂成不规则的长条片 。叶多型,鳞形叶较厚,螺旋状着生于多年生或当年生的主枝上,长约2mm,有白色气孔点,冬季宿存;条形叶两侧扁平,薄,常成2列,长1-3cm,宽1.5-4mm,背面中脉两侧有气带;条状钻形两侧扁,长4-11mm 。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雌球花卵状椭圆形,有20-22枚苞鳞;苞鳞与种鳞合生,仅先端分离 。球果倒卵圆形,长约2-2.5cm,径1.3-1.5cm;种鳞木质,背部上缘有6-9微向外翻的三角状尖齿,近中部有1反曲的尖头;种子长5-7mm,宽3-4mm,基部有向下的长翅,翅长4-7mm 。花期1-2月,球果秋后成熟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 。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南京、武汉、上海、杭州等地有栽培 。
性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去火毒 。。主水泡疮;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煅炭研末调敷 。
各家论述1.《本草求原》:杀zi止痒 。
2.《岭南采药录》:去火毒 。治皮肤水泡疮,捣敷之 。
摘录《中华本草》
【水松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