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名人故事怎么写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 。下面带来了重阳节的名人故事三则,欢迎阅读 。

重阳节的名人故事怎么写

文章插图
故事一:孟嘉落帽
孟嘉,字万年,是晋代名士,少有才名 。晋朝永和年间,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参军,甚得桓温的器重 。
一年重阳佳节,桓温在龙山大宴属下的僚佐,吟赋诗 。此日所有僚佐都是戎装赴会,把酒言欢 。正当大家诗兴大发之时,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孟嘉的官帽吹落,他竟然没有发觉,还在那里与人高谈阔论,这是一件有伤大雅之事 。桓温见到这个情形,便暗示其他人不要提醒孟嘉,想看他如何善后 。
不久,孟嘉去如厕,桓温命人取帽放回他的坐处,又命文士孙盛写一篇文章嘲笑他 。孟嘉回来看见官帽和孙盛的文章,马上乘兴作文以答,由于他文词俊美,受到众人的赞赏,桓温也没有怪责他 。
后人便把“孟嘉落帽”作为一个重阳节的`典故,还有人将重阳节称为“授衣之节,落帽之辰” 。
在古人吟重阳的诗词中,有不少提及这个典故,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李白有诗句云:“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宋人辛弃疾词有云:“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 。谁与老兵共一矣,落帽参军华发!”
故事二:陶潜赏菊,白衣送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孟嘉的外孙——晋朝大诗人陶潜 。陶潜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潜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
陶潜,字渊明,平生嗜酒,但他性情恬淡,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据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有一年九月九日,陶潜在家赏菊吟诗,一时酒瘾发作,遍寻家中并无存酒 。
正在徬徨之际,陶潜忽然看见一个白衣使者载酒前来,一问才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使者 。原来是朝廷征召陶潜为著作郎,他不愿意去就职,王弘想结识这位名士,曾多次给他送酒,这一次真是雪中送炭,陶潜立即开怀畅饮,提笔赋诗 。
“陶潜赏菊,白衣送酒”的故事,成为一时佳话,为后世文人所吟 。李郢《重阳日》有句云:“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王勃《九日》诗云:“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李白《九日登山》诗:“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
故事三:王勃作《滕王阁序》
有一次,唐代王勃前往探望父亲 。九月八日,船到马当山,遇一老翁对他说:“明日重阳,南昌都督阎公将在滕王阁举行盛会,令客人作《滕王阁序》,你才华横溢,何不共赴盛会,成一代之名?”
王勃答道:“此去南昌有七百里之遥,今日已是八日,岂能及时赶到?”老者笑道:“我可助你一席清风 。”果然顺风顺水,及时参与盛会 。
本来都督阎伯屿意欲让其婿为重修的滕王阁写序,以期千古留名,而且也早已写好了 。开始时,阎公故意拿纸笔遍请来宾动笔,宾客皆知其意,无人敢接,独有王勃毫不谦让 。
【重阳节的名人故事怎么写】阎公心甚不快,但不好发作,就命人伺其下笔,随时通报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公道:“是亦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公听了,沉吟不语 。又报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公矍然而起道:“此真天才,当不休矣!”宴会尽欢而散,王勃也一举成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