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的学术内容

干祖望(1912年9月—2015年7月2日), 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现属上海市) 。 我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学家, 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干老学验俱丰, 擅治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疑难杂病, 他首先创立中医耳鼻喉科“中介”学说, 脱“三因”窠臼;倡“四诊”为“五诊”, 调整“八纲”为“十纲”, 发现了“喉源性咳嗽”和“多涕症”两个新病种 。 在中医耳鼻喉科理论与临床的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干祖望的学术内容
一、创“中介”学说, 脱“三因”窠臼
自南宋陈无择根据张仲景“千般疢难, 不越三条”的观点, 提出“三因”学说以来, 外因、内因、不内外因的病因分类法为历代医家所沿用 。 干祖望大胆质疑这种学说的不足之处, 提出“中介证”学说, 重新解释“三因” 。 所谓“中介”, 是指从病因到证候表现之间的中间媒介 。 “中介证”主要根据病邪对于人体脏腑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 这种分类, 强调动态分析和从病因病机到治法遣方用药的统一性 。
 
二、倡“四诊”为“五诊”
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基础上, 干祖望提出增加“查诊法”, 借用现代医学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包括实验检查、物理检查), 为辨证提供更多的依据 。 如外耳道检查、听力检查、鼓膜检查、前庭功能检查以及鼻腔、咽部、喉部及口腔的各项专门检查, 还包括一些实验室的理化检查等等 。 通过“查诊”, 不仅提供了辨证依据和治疗措施, 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误诊、漏诊和医患矛盾 。
 
三、调整“八纲”为“十纲”
干祖望将传统的“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学说调整为“十纲”, 他认为, 八纲作为辨证纲领, 是以表里分病变部位;以寒热别病理性质;以虚实说明正邪盛衰情况;再把表、热、实归入阳证;里、寒、虚归入阴证 。 这样阴阳二纲既是八纲中的总纲, 则不应与其它六纲并列, 否则形同虚设, 也不符合逻辑 。 干祖望提出“十纲辨证”的学说, 即表、里、寒、热、虚、实、标、本、体、用十纲, 阴阳单列为总纲 。
 
四、发现两个新病种
“喉源性咳嗽”和“多涕症” 。
【干祖望的学术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