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胶和后胶邮票的区别 邮票有胶和无胶的区别

在早期的集邮领域中, 集邮插页册未普及使用, 集邮者直接用胶水将其贴在本子上来保存邮票, 后来又出现了用胶水纸贴在本子上 。 前者是无法保存原胶的, 后者就是现在所称的“原胶有贴” 。 随着集邮插页册慢慢普及, 人们开始意识到背胶的重要性和对其进行保护, 于是有没有背胶成为了对邮票品相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 这时候, 人们就开始对失去原胶的邮票重新刷上一层胶水, 包括自然现象下发黄、发霉的邮票, 这些我们都通称为“二胶”, 那么人们为何要将邮票下水清洗, 还要费力劳神的重新去上胶呢?因为邮票是属于纸质的印刷品, 本身的纸纤维和油墨、背胶均含有化学成分, 因收藏的历史原因和不同的环境及存放年代长久等, 会自然产生发黄、发霉、氧化、变褪色和枯脆等现象, 所以对绝大部分的老邮票而言, 基本上都会难以“幸免于难”, 不清洗的话票面将十分难看, 而且在收藏价值也大打折扣 。 人们为了满足审美观和收藏价值, 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发黄、变霉的邮票清洗后重新上胶 。 那么这样做了以后是不是说该票只要保管的好, 以后永远不会再发黄、发霉了呢?当然不是, 任何邮票经过若干年以后都会发黄、发霉和变褪色, 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自然现象, 谁也改变不了, 想要达到美观, 只有在若干年后将发黄、变霉的邮票洗掉重新再次上胶, 这是唯一的办法, 否则霉变的时间长了, 产生的物化反应会使邮票枯脆 。
在当代的集邮领域里, 人们是认同二胶邮票存在, 因为二胶邮票可以收藏, 可以组邮集参加国内外的邮展, 只是在市场价格上悬殊大 。 以现在1枚T46《庚申年》猴票为例, 假设全品原胶价格8000元, 全品二胶价格只有6000元, 一般会掉价三分之一左右 。
广大初入集邮门的爱好者很想知道, 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鉴别二胶票?要作解答也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 只能结合个人的经验, 简要的介绍几种鉴别二胶的办法供大家参考 。
一、由于原胶邮票是整版刷胶, 撕开后的边纸纤维呈放射状, 自然而不规则, 而二胶多数是单枚票刷的, 因此齿边纸纤维多数有粘连, 或者顺一个方向, 纤维毛茬会被胶水包裹, 感觉僵硬不自然 。 所以用60倍的放大镜看齿边纸纤维有无粘连, 就可以快速鉴别出二胶来 。
二、如果没有放大镜, 则可以用手轻轻摸摸齿孔边的感觉, 齿孔边摸着比较柔顺的, 则为原胶的票, 刷胶后的二胶, 齿孔边比较坚硬, 感觉像锯一样剌手 。
三、邮票在生产过程中, 都是先刷胶再打齿孔, 所以绝对不会有背胶遗漏到正面的情况 。 当然, 如果一枚邮票正面齿孔边有胶渍, 那这个票十有八九是二胶, 所以看看正面齿孔边有没有遗漏的胶渍也是一个很好的鉴别方法 。
四、有经验或内行的人, 则可以看背胶颜色和厚薄来判断, 不同时期票都不一样, 早期的JT邮票原胶一般不会很亮, 而且比较厚一些 。 早期的JT邮票二胶多数看上去较薄, 有的胶层薄厚不均, 比较亮的呈现亮点, 注意不是整枚都亮哦 。 老纪特的原胶多数有自然淡淡的米黄色, 也比较亮, 且有厚实的感觉, 白色胶的比较少 。 早期票有相同的原胶色差也属于正常状况, 较为典型的是T69《红楼梦》套票, 由于这套票是分单双数两次跨年发行, 因此背胶的情况也比较复杂, 原胶色差的存在是正常的 。 原胶票的基本判断:拿着邮票, 让光线从票的背面成30-60度角射入眼睛, 看到邮票背面会有很润的反光现象 。 (图1)

原胶和后胶邮票的区别 邮票有胶和无胶的区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