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划分 自然保护区分为哪几类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要想弄懂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的系列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自然保护区,这是研究后续相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 只有首先了解了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矿业权为什么需要退出保护区;只有首先厘清了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才能更好地判断矿业权应否退出保护区、怎样退出保护区以及应否获得补偿等核心问题 。
因此,本系列文章第一篇,首先向大家介绍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
简单来讲,就是国家对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自然遗迹所在的区域(包括陆地和水域等),圈定了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被命名为“自然保护区” 。
二、自然保护区的划分
1、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划分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自然保护区可分为三个类别九个类型: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划分 自然保护区分为哪几类

文章插图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划分 自然保护区分为哪几类】2、自然保护区的级别划分
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 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又可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市(自治州)级自然保护区和县(自治县、旗、县级市)自然保护区三级 。
自然保护区的级别由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相应级别的人民政府审定、批准才能设立 。
3、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划分
按照功能类型的不同,自然保护区可以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
(1)核心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属于核心区 。 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经过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 。 此外,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
(2)缓冲区
缓冲区在核心区的外围,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可以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 。 此外,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也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
(3)实验区
缓冲区外围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 另外,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
由此可知,核心区、缓冲区是禁止任何生产项目建设的,而实验区的要求稍微宽泛些,允许建设部分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和景观的项目 。
因此,对于核心区和缓冲区中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均应退出保护区的疑议不大 。 但对于在实验区中未造成环境影响的探矿权,也要求全部退出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划分 自然保护区分为哪几类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