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长虫子的防治方法 石榴里面有白色的虫子

一、石榴病害与防治
(一)石榴黑斑病
1. 发病症状 。 仅见为害叶片 。 发病初期病斑在叶面为一针眼状小黑点 , 后不断扩大 , 呈圆形至多角状不规则斑点;后期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 , 边绿呈黑线状 。 气候干燥时 , 病部中心区呈灰褐色 , 一般情况下 , 叶面散生一到数个病斑 , 严重时可达20个 , 导致叶片提早枯落 。
2. 防治方法 。 一是结合冬季修剪和施肥 , 彻底清扫地面病残枝叶 , 入坑作肥 , 减少病菌源 。 二是 5 月下旬至 9 月中旬 , 降水量多 , 病害传播快 , 应隔 15 d 于晴朗天气喷施50%多菌灵硫磺胶悬剂 500 倍液、80% 络合纯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 或 80% 第伊诺大生 600 倍液等黏着性较强、耐雨水冲刷的保护性杀菌剂 。
(二)石榴裂果
1. 发病症状 。 石榴裂果主要发生在近成熟果实上 , 果实侧面纵裂 , 在日灼、干腐、煤污等果实上发生较多 , 严重程度与季节、天气变化及品种有关 。 水分供应不均匀或天气干湿变化较大果实易裂开 , 大暴雨或连续阴雨后突然转晴 , 气温高易出现裂果 。
2. 防治方法 。 采用石榴密植早期生产技术和高接换头技术 。 提倡密植单干式每 667 m 2 栽 110 株左右 。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 进行园内覆草 。 为避免果实生长期水分供应不匀 , 后期不能水分过多 。 每667 m 2 喷 洒 500~1000 mg/kg 比 久溶液 , 可减少裂果发生 。
(三)石榴日灼病
1. 发病症状 。 发生果肩至果腰当阳部位 。 发病初期失去光泽 , 隐现出油渍状 , 现褐色斑 , 继而变为褐色、赤褐色至黑色大块斑 , 病健组织不明显;后期病部稍凹陷 , 脱水而坚硬 , 中部常出现米粒状灰色泡度 , 病果形成“疤脸” , 品味差 , 剥开坏死果皮观察 , 内果皮变褐 , 子实体的外层灼死 。
2. 防治方法 。 果园适时灌水 , 及时防治其他病害 , 保护果树枝叶齐全和正常生长发育 , 有利于防止“日灼” 。 幼果期尽力疏去树冠顶部和西晒外层暴露在阳光下的小果 , 以免其争养分长大后成为日灼果 。 在易发日灼病的果园 , 可进行树干涂白 , 修剪时 , 西南方向多留些枝条 , 可减轻日灼病的危害 。
(四)石榴沤根
1. 发病症状 。 该病主要为害根部和根颈部 。 发生沤根时 , 根部不发生新根或不定根 , 根皮发生锈后腐烂 , 致地上部萎焉 , 叶缘枯焦 , 严重时 , 叶片变黄 , 影响开花结实 , 沤根时间长 , 常诱发根腐病 。
2. 防治方法 。 改善土壤环境 , 多施有机肥料 , 增施磷肥、钾肥 。 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 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 合理整形修剪 , 调节果树负载量 。 加强对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 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 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
二、石榴虫害与防治
(一)石榴棉蚜
1. 发生规律 。 石榴棉蚜群集在石榴花蕾、嫩茎、幼叶和花上为害 , 可造成蓓蕾枯萎、脱落 , 幼茎发育受阻 。 以卵在石榴的枝条和夏枯草、刺儿菜等杂草茎部过冬 , 翌年 2—3 月当 5 d 平均气温达 6 ℃时 , 越冬卵化为“干母”孤雌胎生几代雌蚜 , 称为“干雌” , 繁殖 2~3 代后产生有翅蚜 。 有翅蚜于 4—5 月从越冬寄主迁飞到瓜菜等乔迁寄主繁殖为害 , 直至秋未初冬天气转冷时 , 产生有翅蚜迁回到越冬寄主上 , 雄蚜和雌蚜交配产卵过冬 。
2. 防治方法 。 发生初期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或 2.5%功夫乳油 1500 倍液 。
(二)石榴绒蚧
1. 发生规律 。 受害树枝瘦弱叶黄 , 树势衰弱 , 引发煤污病受害严重的树会当整株死亡 。 1 年可发生3~4 代 , 以末龄若虫在 2~3 年发生枝皮层的裂缝、芽鳞处状及老皮内越冬 。 翌年 4 月上中旬出蛰 , 吸食嫩芽、幼叶汁液 , 以后转移至枝条表面为害 。 5 月上旬成虫交配 , 各代若虫孵化期分别在 5 月底至 6 月初 , 7 月中下旬、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10 月初若虫开始越冬 。 该虫主要通过苗木 , 插条远距离传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