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无论天南地北 , 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 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味道 , 每种味道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独特的盛宴 。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腾冲市的新华乡被称为“阿昌族之乡” , 地处保山、德宏“两州市”和腾冲、龙陵、梁河“三县市”交汇处 , 那里万木葱茏瓜果飘香、鸟语虫鸣纯美歌唱 , 丰富的原生态食材与耐人寻味的阿昌文化深度碰撞 , 让当地饮食文化神秘而独特 。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新华乡稻田里有稻花鱼 , 小河里有荷包鱼 , 龙川江里有鲢鱼、鲫鱼、鲤鱼、青鱼、罗非鱼、拉丁鱼以及数不清的小鱼小虾 。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一年四季盛产棕包米、棕包头 , 其微苦甘甜、鲜嫩脆爽 , 是腾冲市棕包中的极品……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关于新华阿昌族的美食 , 还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 相传 , 很久很久以前 , 有一个叫王二娘的人 , 长着一副蛇蝎心肠 , 横行乡里 , 心狠手辣 。 让被她欺压的百姓或身体致残、或贫困潦倒、或家破人亡 。 这些暴行惹怒了上天 , 天兵天将对王二娘进行了最严厉的惩罚——将她的肉丢进水里 , 变成一群群的鱼、虾、蛙;将她流到地上的血变成一棵棵葱郁的棕包树……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阿昌女子一经结婚就会戴上高高的“包头” , 阿昌文化里传说 , 历史上阿昌族与外敌进行了九天八夜的厮杀大战 , 在烈火箭雨的战争中 , 箭送不上去 , 一位聪慧的母亲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让前方勇士们的头顶上 , 都用布袋包好高一尺五寸的“包头” , 后面的妇女们向高高的“包头”射箭 。 这样 , 勇士们取下箭就能射杀敌人 , 又能伪装借箭迷惑敌人 , 最终高高的“包头”立下了功勋……从此 , 阿昌女子一经结婚就带上高高的包头 。 这位母亲的才智还表现在烹饪中 , 她巧妙地用身边的食材 , 烹制出“黄花粘米团”来祭祀战争中逝去的族人 , 烹制出棕包炒肉和“野芫荽剁肉圆”让勇士们滋补身子 , 烹制出“海陆空”告诫人们要珍爱和平 , 守护好家园 。 这些美味佳肴 , 让苦涩年代里的阿昌族人在快乐享用饭菜时 , 吃得有诫有思、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 并代代相传 。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文章插图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阿昌族饮食以大米为主 , 掺以薯类、玉米 , 喜食酸味食品 。 勤劳聪慧的阿昌族同胞凭借“靠山吃山 , 靠水吃水”的便利 , 精心呵护和利用着山山水水 , 智慧非凡地获取着原生态食材 , 不断地在烹饪方法中推陈出新 。 最终 , 将当地的竹虫、棕包、鸡枞、奶浆菌、知了、帕哈、高山红洋芋、树酸茄、蜂蛹、稻田鱼等原生态食材华丽转化为惊艳四季的地方美食 。
阿昌族民族风俗习惯和饮食特色 阿昌族的民族风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