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黄曲霉素的最好方法 黄曲霉怎么去除


杀死黄曲霉素的最好方法 黄曲霉怎么去除

文章插图
一、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知识
黄曲霉本身不致病 , 但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对人体造成危害;黄曲霉毒素(AF)大约有10多种 , 常见的有B1、B2、G1、G2、M1、M2等 。 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最强(LD50=0.24mg/Kg体重 , 极毒品) , B代表在荧光下呈蓝色(Blue) , G代表在荧光下呈绿色(Green) , M代表存在于奶(Milk)中 。 其毒性的顺序是AFB1> AFM1> AFG1>AFB2> AFM2> AFG2 。 温度在24~28℃之间 , 相对湿度在80%以上 , 黄曲霉菌产毒量最高 。 故南方及温湿地区在春夏两季易发生AF中毒 。 在南方的梅雨季节的温度、湿度为黄曲霉素污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AF对光、热和酸稳定 , 耐高温 , 分解温度是260度左右 , 所以用开水是无法去除黄曲霉素的 。 在中性、弱酸性溶液中很稳定 , pH1~3的酸性溶液中稍分解 , 在pH9~10溶液中迅速分解破坏 。 AFT遇碱能迅速分解 , pH为9~10时迅速分解成几乎无毒的盐 。 谷物和油料作物的种子及加工产品、干鲜果品、调味品、烟草、乳及乳制品、肉类、鱼虾类和动物饲料中均能检出黄曲霉素 , 花生和玉米最容易污染 。 AF能通过食料转移到动物的乳汁、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积留 。
二、黄曲霉素的毒性
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 它是一种剧毒物质 , 毒性比氰化钾KCN大10倍 , 比砒霜大68倍 , 仅次肉毒霉素 。 黄曲霉素毒性有: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 。
(1)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引起肝细胞的坏死 , 胆管增生 , 肝细胞脂质消失延迟 , 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 脾脏和胰脏也有轻度的病变 , 肝出血 , 甚至导致死亡 。
(2)慢性中毒:动物生长障碍 , 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 。
(3)致突变:干扰细胞的DNR ,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 黄曲霉毒素导致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 主要是干扰细胞DNA ,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而引起细胞的突变 。 AFTB1导致突变性为100% , M1的突变为3.2% , G1的突变为3.3% 。 B2的致突变为6.2% 。
(4)致癌性(诱发肝癌) 。 致肝癌强度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 。 主要诱发肝癌 , 还可诱发胃癌、肾癌、泪腺癌、直肠癌、乳腺癌 , 卵巢及小肠等部位的肿瘤 。
【杀死黄曲霉素的最好方法 黄曲霉怎么去除】(5)致畸形:能够使胎鼠死亡和畸胎 。
三、去除方法:
(1)防止霉变 ,  降低水分 低温 断绝氧气 。
(2)去除毒素:加碱去毒 , 根据黄曲霉素的特性在PH9~10迅速分解为无毒的盐 , 所以 , 最简单有效的去除方法是在超市或者药店购买食用碱(小苏打)或者碳酸钠 , 将10~15克溶于150克的温水中 , 然后清洗菜板、筷子和锅铲 。 建议在南方的梅雨季节每周清洗一次 , 其他的季节可以减少频率 , 这样可以有效而快速的去除黄曲霉素 。
(3)营养去除:著名医学杂志Carcinogenesis在2007年刊登了一项研究 , 其中发现天然叶绿素可以抑制黄曲霉毒素B1引起的大鼠多器官致癌作用 。 研究者表示 , 叶绿素的抗癌机制可能是因为它能大幅度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率 , 从而抑制了黄曲霉毒素对肝脏DNA的加成作用 。 他们认为 , 叶绿素是一种极好的化学保护物质 , 对抗致癌物的作用非常有效 , 从减少吸收 , 到减少致癌物与遗传物质的作用 , 直到减少各组织的癌前病变出现 , 各环节都有明显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