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传统食物及寓意 清明吃什么

1、青团子
青团是清明时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 , 碧青油绿 , 糯韧绵软 , 不甜不腻 , 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 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 。 这个习俗 , 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 因为寒食节是不能生火的 , 所以人们提前会准备很多糕点用来充饥 。 而青团是采用青艾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 , 可以保存3~5天 , 这样就满足了人们祭祀和不炊而食的需求 。 青团一直发展到现在 , 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 更多的是带给人们尝鲜的体验 。 新鲜艾草去掉梗留下嫩叶 , 水中加了几克小苏打 , 沸水后加入艾叶 , 煮2分钟;煮好的艾叶放进破壁机里打成泥;糯米粉加糖一起放入艾叶泥中 , 揉搓到光滑 , 不粘手的面团;分成大小相等的剂子 , 取一份面团压扁 , 包好馅料揉成圆形 , 水烧开后 , 放入锅中大火蒸15分钟即可 。

清明传统食物及寓意 清明吃什么

文章插图

2、馓子(sǎn)
清明节要吃馓子 , 是一种传统习俗 。 炸馓子是一种油炸类的面食 , 以米面为主料搓成细条 , 通过油炸而成 。 形状各异 , 或为麻花 , 或栅状 , 色泽黄亮 , 吃起来香脆 , 越嚼越香 。 起于寒食节禁火 , 那个时候很多地方就会准备撒子 , 以便在禁火的时候有东西吃 , 撒子的成本比较低 , 而且易保存 , 口感酥酥脆脆的 , 很受老百姓的喜爱 , 所以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 醒好的面团再揉一下 , 擀成面片后 , 切成条状;将面条轻轻搓成筷子那么粗就可以了 , 将面条一圈一圈盘旋在油碗里;醒发好的的面放在手上盘成条 , 尽量多盘几圈20圈左右 。 用筷子绷着面条下锅炸 。 再快炸硬定形的时候扭动筷子 , 给面条扭出个漂亮的花来 , 炸至金黄就可以沥油起锅了 。
清明传统食物及寓意 清明吃什么

文章插图

3、鸡蛋
到了清明节的时候 , 家里老一辈子的人都会准备一些鸡蛋 , 有着很吉祥的寓意 , 在清明节吃鸡蛋 , 寓意着新的一年能够身体健康 , 家里的人都不会生病 。 清明吃鸡蛋 , 称为吃“节蛋” , 节蛋分两种 , 一种是“画蛋” , 另一种则是“雕蛋” 。 画得五颜六色的鸡蛋可以吃 , 而“雕蛋”则仅供玩赏 。 煮熟的鸡蛋 , 善于保存 , 简单搭配 , 便可以充饥度日 , 是人们度过寒食节的首选!将茶叶 , 八角 , 桂皮 , 香叶装入一个纱布袋子中 。 准备一口小奶锅 , 倒入水 , 老抽 , 生抽 , 盐和茶叶袋 , 大火煮开保持2-3分钟即可关火 。 煮鸡蛋 , 在锅中放入鸡蛋和水 , 中火加热 , 水开后煮6分钟即可 。 将煮熟的鸡蛋壳敲碎 , 将鸡蛋放入茶叶卤汁中腌制 , 隔夜最好 。
清明传统食物及寓意 清明吃什么

文章插图

4、子推馍
陕北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面花 , 也叫蒸大馍 。 用酵糟发面 , 面花是面塑的小馍 , 形状有燕、虫、蛇、兔等小动物 , 笔墨纸砚等物品 , 都有着各自的寓意 。 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 。 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 , 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 。 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 。 “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 , 也最受他们喜欢 。
清明传统食物及寓意 清明吃什么

文章插图

5、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 , 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 。 如今 , 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 “薄饼菜”至少需要十几种食材制成 , 而且大都是当季蔬菜 。 吃薄饼还讲究“现包现吃” 。 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 , 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 , 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 , 会使人们更勤(芹)劳 , 生命更长久(韭) , 家业更兴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