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二月二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二月二的习俗

文章插图
“二月二, 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二月二的习俗】除“理发”这一众人熟知的活动, “二月二, 龙抬头”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二月二”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民间将这一天称为“龙头节” 。 又名“春龙节”、“春耕节”、“农事节”, 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人们迎龙求雨祈丰收 。
从节气上说, 农历二月初, 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 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 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不仅是祥瑞之物, 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 民间传说里, 龙会在“二月二”这天苏醒, 腾云驾雾, 遨游九天, 兴风布雨, 降下甘霖, 滋养世间良田, 也护佑着一代代龙的传人 。 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
“二月二”有哪些民间习俗
“剃龙头” 。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之日, 北方过年有习俗, 正月不剃头, 生长了一个月的头发必须在龙抬头日剃掉 。 儿童理发, 叫剃“喜头”, 借龙抬头之吉时, 保佑孩童健康成长, 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 则寓意辞旧迎新, 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 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 一年都有精神头” 。 每逢这天, 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 生意兴隆 。
“敲龙头” 。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 以长竿击打房梁, 谓之“敲龙头” 。 把龙唤醒, 佑一方平安 。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 龙抬头, 大仓满, 小仓流 。 ” “社戏” 。 社日举行的演艺赛会, 为酬神求福, 要演“社戏”,又称“土地戏” 。 宋代陆游《稽山行》说:“空巷看竞渡, 倒社观戏场 。 ”农村中春秋社戏, 通常在庙台或临时搭建的野台上演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