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小年为什么差一天 南北方过小年的差异


南北小年为什么差一天 南北方过小年的差异

文章插图
南北小年为什么差一天
【南北小年为什么差一天 南北方过小年的差异】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 , 皇室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 ,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 会在小年这天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 , 北方地区百姓纷纷效仿 , 都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 南方地区消息传播较慢 , 一般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
后来 , 这种习俗延续至今 , 就分为了小年南和小年北的不同版本 , 南北小年互相之间不冲突 , 按照各地的习俗进行庆祝即可 。
南北方过小年的差异
南北方过小年大体上都是一致的 , 都会扫尘和祭祀 , 其主要区别体现在饮食习俗上的不同 。
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大米 , 而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 , 所以 , 南方地区小年时主要是吃大米制品 , 例如:年糕;而北方地区小年时主要是吃小麦制品 , 例如:饺子 。
小年的由来
源于纪念神话故事中的灶王爷 。
在我国神话故事中 , 灶王爷是掌管厨房的神明 , 小年最初是我国古人为了纪念灶王爷而设定的一个节日 , 原本的意思是祭灶祈福 , 祈祷来年身体健康、财源滚滚 , 随着时代的变迁 , 小年变成了一个祈求团圆的日子 , 每年的这天 , 在外的游子会开始准备回家和父母团聚 , 一起过年 , 在传统的家庭中还是保留了祭祀灶王爷的传统 , 但是更注重的是亲情团圆了 。
小年有什么讲究
小年的特定风俗有:祭灶王、洒扫灰尘、贴窗花、贴对联、沐浴、剪发、吃火烧、吃饺子、吃糖瓜、饴糖、麻糖 。
小年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 , 到了小年 , 家家户户除了要做这些应节活动 , 还会为家里购置全新的物品 , 干干净净的过春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