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蒲公英的高产种植技术有哪些?


【专家解答】蒲公英为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富含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颇受市场欢迎 。 为了提高蒲公英种植的经济效益,实现蒲公英的高产种植尤为重要,现将蒲公英的高产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高产】蒲公英的高产种植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蒲公英种植
一、采收种子
蒲公英一般二年生就能开花结籽 。 野生5-6月份开花,有单株也有群落生长 。 蒲公英年龄越长开花越多,最多开花20朵以上 。 开花后种子成熟期短,一般13—15天种子即可成熟 。 种子成熟与否主要看花盘外壳由绿色变为黄色,每个花盘种子也由白色变为褐色,即为种子成熟期,便可采收 。 种子成熟后,很快伴絮随风飞散,可以在花盘末开裂时抢收,这是种子采收成败的关键 。
花盘摘下后,放在室内后熟1天,待花盘全部散开,再阴干1一2天,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先端的绒片,然后将种了晒干 。 大叶型浦公英千粒重2克,小叶型品种为1—1.2克 。
二、整地做床
1.选地:蒲公英适应性强既耐旱又耐碱,喜疏松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 。
2.施肥:每公顷施有机肥,最好是马粪,30000-45000千克,混合过磷酸钙225-300千克,均匀铺撒地面,再深翻20厘米 。
3.做床、做垄:地面整平耙细后,做宽100厘米、高15厘米、长10米的播种床或做高30厘米、基宽30厘米,肩宽20厘米小垄 。
三、播种与埋根
1.床上播种:横向开深1厘米、宽5厘米的小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用细土覆盖,用木磙镇压,行距15厘米 。
2.垄播:顺垄开深1厘米,宽5厘米的小沟 。 播种后覆盖细土,用木磙镇压 。
3.埋根栽植:为了提早上市,增加收入,野外挖根到温室埋根栽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当深秋(10月中、下旬)蒲公英第一次遭霜打,叶色由绿变红时,要抓紧野外采挖蒲公英根系,全根最好 。 在温室内作床,规格如上述 。 按行距15厘米,株距5厘米栽根,埋到原根地表位置为宜,使根顶在地面似露非露,用手压实即可 。 温室温度控制在20℃左右,蒲公英就能正常生长 。 如使蒲公英在市场需求旺季上市,要控制温室温度,使植株生长受到限制,即可收到满意效果 。
4.催芽促苗:为了使播种后提早出苗,可采用温水烫种催芽,即把种子置于50-55℃温水中,搅动到水凉后,再浸泡8小时,捞出,种子包于湿布内,放在25℃左右的地方 。 上面用湿布覆盖,每天早晚用50℃温水浇1次,3—4天种子萌动即可播种 。 每公顷播种量11.25千克 。
【高产】蒲公英的高产种植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蒲公英种植
四、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蒲公英出苗后半月,进行1次松土除草 。 床播的用小尖锄于苗间刨耕;垄播的用镐头在垄沟刨耕 。 以后每10天进行1次松土中耕 。 封垄后要不断人工除草 。
2.定苗:浦公英地上植株叶片大,管理要充分考虑植株生长有一定的空间,不可贪密恋苗,影响生长 。 一般在出苗10天后即可定苗,株行距5—10厘米 。
3.浇水施肥:蒲公英生长期间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蒲公英出苗后需要大量水分,因此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是蒲公英生长的关键 。
五、采收
播种的蒲公英当年不能采收 。 入冬后,在床(垄)上撒施有机肥每667平方米2000千克,最好是腐熟的马粪 。 这样,既起到施肥作用,又可保护根系安全越冬 。 不提倡施化肥,施化肥虽然嫩株及叶片色黑突长,但失去绿色植物的内涵,也失去了蒲公英的野味风格 。 一般每公顷可产9000—10500千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