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刮痧位置图 背部刮痧出痧示意图


腹痛刮痧位置图 背部刮痧出痧示意图

文章插图
腹痛刮痧位置图
一、刮痧位置 1.背部出痧: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 。
2.腹部出痧:中脘、天枢、关元 。
3.双下肢出痧:梁丘、足三里 。
二、刮痧方法 1.局部涂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肝俞穴刮拭至大肠俞穴,重点加强胃俞、大肠俞穴的刮拭;
2.再刮拭腹部穴位,沿箭头方向刮拭,并在穴位及其周围点穴、按揉等刮拭;
3.最后用刮痧板的圆角点按或刮拭梁丘、足三里穴 。
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为度 。
三、适应症 缓解腹痛 。
注意出痧:刮痧只能作为临时改善腹痛的一种应急手段,但不能作为治疗器质性(腹腔器官发生损害)腹痛的方法,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明确诊断,配合刮痧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另外,腹部疼痛发作时一般不宜刮 。
背部刮痧出痧示意图
1.颈椎出痧:落枕、咽喉炎、颈椎病变 。
2.大椎出痧: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
3.脊椎出痧:睡眠质量偏差 。
4.右肩颈出痧:劳累过度 。
5.左肩颈出痧:用脑过度 。
6.左天宗出痧:胆囊病变,胆汁粘稠 。
7.右天宗出痧:环跳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小气泡代表轻度的经络不通 。
8.肩颈部位出现紫红色的痧:属于肩周炎 。
9.肩夹缝有痧:属于淋巴排毒不畅 。
10.后背心肺区出痧:感冒胸闷,胸通,心肺机能弱.
11.肝木区出痧:长期疲劳,睡眠不足,严重的会出现肝硬化.
12.脾胃区出痧: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胃酸过多,腰痛.
13.肾水区出痧:膀胱炎,口味重,腰酸,易水肿.
14.臀部坐骨区出痧:月经失调,子宫机能偏弱,痛经,妇科疾病,更年期障碍症,坐骨神经痛 。
15.肩胛手足区出痧:手脚发麻,膝盖酸痛,卵巢机能差,四肢肿胀 。
刮痧出痧好不好
刮痧出痧并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是好还是不好 。
因为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者出痧较少且均匀,多为红色;出痧的部位一般多在头面、背部及四肢外侧,胸腹及四肢内侧不易出痧,若出痧说明手法偏重 。慢性病患者,多伴有紫痧或血泡;急性病多为粟粒状,大面积;若为血斑、血泡,说明病情较重 。
通过出痧部位可判断健康状况:凡经络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病变 。例如在背部膀胱经循行路线上均匀刮拭,心俞穴区出现紫痧或痧斑,则说明心脏功能变化,应提早预防和保健 。
但是刮痧时不是出痧越多越好,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淤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也不明显 。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只会伤害身体 。
湿热严重刮痧还是拔罐
无论是刮痧还是拔火罐,都没有太大的除湿作用,如果非要比出个高低,那么拔火罐略胜一筹,因为拔火罐的过程中会拔出身体中的部分水汽 。
造成湿热严重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脾胃失调,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水湿就会积聚在身体中 。湿热严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或者食材,缓解表面症状 。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
【腹痛刮痧位置图 背部刮痧出痧示意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