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传统中药白英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


【栽培】传统中药白英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白英别称山甜菜、白草、排风草、天灯笼、和尚头草等 , 为茄科茄属草质藤本植物 , 产中国 , 日本、朝鲜、中南半岛也有散布 , 药用汗青长远 , 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记录 , 列为下品 , 为传统中药 , 上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英的栽培技术吧!
白英的生长习性
白英生于海拔600~2800米的山谷草地或路旁、田边 , 喜暖和潮湿的情况 , 耐旱、耐寒、怕水涝 。 对泥土请求不严 , 但以土层深沉 , 松散肥美 , 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为好 。 重黏土、盐碱地、低洼地不宜栽种 。
白英的繁衍办法
1、种子繁衍:在10~12月收集成熟的果实 , 先用30~50℃温水浸泡24小时 , 置净水中揉搓漂洗 , 撤除果肉及杂质 , 晾干应随即下种 , 或将种子与3倍的细沙夹杂平均 , 置室内阴凉处储藏 , 于翌年春收获 。 收获从3月下旬至4月中旬最为适合 , 在整好的苗床上开浅沟条播或流传 , 培养1年便可移栽 。
2、扦插育苗:春季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 , 选1~2年生发育空虚、强健、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枝条 , 取个中段剪生长20~25厘米的插条 , 留上部叶1~2片 , 置500×10-6奈乙酸溶液中浸泡3~5分钟 , 按行距40~50厘米开沟深15~20厘米 , 每隔7~10厘米斜插土中 , 显露空中1/2~1/3 , 覆土压紧 , 浇透水 , 保湿 , 半个月左右可生根 , 春季可移栽 。
3、分株繁衍:白英萌蘖力极强 , 于秋冬将植株地下根挖露土面 , 砍伤根皮 , 覆大批肥土 , 翌春便可萌蘖嫩芽 , 然后带根挖取移栽 , 成活率达95%以上 。
白英的栽培技术
1、种植办法:白英种植平日于春季3~4月或春季9~10月于整好地盘上 , 按行距50~70开沟 , 深15厘米左右 , 按株距7~10厘米栽入幼苗1株 , 栽正、栽直 , 覆土稍高于原土痕 , 浇足定根水 。
2、肥水治理:白英幼苗发展迟缓 , 发展早期要勤中耕除草 , 每一年停止4~5次 , 第1次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 , 浅松土除草 , 连系松土每亩追施腐熟人粪尿1000~1500公斤 , 促使幼苗发展强健 , 当前每一个月除草1次 。 干旱时节要注水保苗 , 旱季要实时疏沟排水 。
3、设立支架:白英苗高30厘米以上时 , 在行间用竹杆或树枝搭设支架 , 牵引茎蔓攀附向上发展 , 改良行间透风透光前提 , 加强光合作用 , 增进茎叶发展 , 有益减产 。 架高1.7米左右 , 两行间用横杆衔接 , 使之稳定 。
4、病虫防治:白英冬季叶片易受红蜘蛛和蚜虫风险 , 可用1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杀灭 。 同时增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 并喷施新高脂膜加强防治效果 。
5、采收加工:白英在秋末要做好越冬御寒保温任务 , 确保安全越冬 , 以保来年的生长 。 在夏、秋茎叶发展兴旺期间收割全草 , 每一年能够收割2次 , 收取后间接晒干 , 或洗净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