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历代药典对三七功效与作用的记载


【功效】历代药典对三七功效与作用的记载

文章插图

历代药典对三七成效的记录
《本草纲目新编》记录:“三七根 , 止血之神药也 。 不管上、中、下之血 , 凡有外越者 , 一味独用亦效 , 参加于补气补血药中则更神 。 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 , 补红得此而有恬静之休也 。 ”
《玉揪药解》记录:三七能“和营止血 , 通脉行瘀 , 行瘀血而剑新血 。 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 , 统统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伤 , 统统新血皆止 。 ”
《本草汇言》记录:“三七味甘微苦 , 性平 , 无毒 。 ”
《本草求真》记录:“三七 , 众人仅知功用止血止痛 。 却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 , 血因敷散而血止 。 三七气息苦温 , 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 ” 《本草纲目拾遗》记录:“人参补气第一 , 三七补血第一 , 味同而功亦等 , 故称人参三七 , 为中药之最贵重者 。 ”
《医学衷中西录》记录:“三七 , 诸家多言性温 , 然单服其末数钱 , 未有觉温者 。 善化瘀血 , 又善止血妄行 , 为血衄要药 。 痊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 , 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 , 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 。
兼治:便下血 , 男子血崩 , 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 , 肠中腐朽 , 浸成溃疡 。 所下之痢色紫腥臭 , 杂以脂膜 , 此乃膜烂欲穿(三七能堕落生新 , 是以治之) 。 为其善化瘀血 , 故又善治男子症瘕 , 月事欠亨 , 化瘀血而不伤新血 , 允为理血妙品 。
外用善治金疮 , 以其末敷伤口 , 立能血止痛愈 。 若跌打损伤 , 内连脏腑经络作痛苦悲伤者 , 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 , 醋调敷) 。 ”又云:“凡疮之毒在于骨者 , 皆可用三七托以外出也 。 ”
1912年版《中国医药大辞典》记录:“三七服从补血 , 去瘀损 , 止血衄 , 能通能补 , 成效最良 , 是方药中之最贵重者 。 三七生吃 , 去瘀生新 , 消肿定痛 , 并有止血不留瘀血 , 行血不伤新的长处;熟服可补益健体 。 ”
1、有较强的镇痛感化 , 具有抗疲劳、进步进修和影象才能的感化;
2、抗炎症感化;
3、具有免疫调节剂的感化 , 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响规复到一般 , 但不搅扰机体一般的免疫反响;
4、抗肿瘤感化;
5、抗衰老、抗氧化感化;
6、下降血脂及胆固醇感化;
7、维护肝脏 。
【【功效】历代药典对三七功效与作用的记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