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祛除痰湿 祛除痰湿的十大中药


怎么祛除痰湿 祛除痰湿的十大中药

文章插图
黄芩
【怎么祛除痰湿 祛除痰湿的十大中药】 黄芩色青带黄 。黄则入土,青则入木,故为调治木土之药 。痰证为土家之实,宜调治以木,故黄芩善当此任 。黄芩味苦性寒,寒则去火而降,苦则泄邪而开,故黄芩有开降痰浊之功 。脏者中实,腑者中空,入木之药,实心者多入肝,空心者多入腑 。腑源于府,府者,聚也 。故府乃办公之所,有司朝聚、三班六房,主簿衙役,文物毕集,处理公事,公事既理,至暮而散,府中乃空,故时聚时散,时充时空,是腑之特点也 。黄芩者,其物中空,空则入腑 。青中带黄,故可入胆 。肝木虽主升,但木中之肝性升,木中之胆性降;木中之温者性升,木中之凉者性降 。黄芩胆药而凉,故善和降 。胃有逆,治以胆药黄芩 。若伍以姜、夏、藿、苏等,效果尤佳 。妊娠之呕吐用之效佳 。小柴胡汤为少阳之名方,该方之主治多有脾胃症状,而柴胡、黄芩乃其中之要药也 。《神农本草经》谓黄芩“主诸热,黄疸” 。因其寒而除热,因其入土而消湿,因其属木而疏泄,故热结之黄疸可治也 。所主之黄疸者,湿热也 。痰证亦湿热之性也,故黄芩可治痰 。
半夏
半夏收于夏秋之季节,其时乃阳升极而方降之际 。其色白,其味辛,其质如金,是半夏为金降之药也 。但降药多凉,而斯药独温热 。诸温药多升,而斯药反降,既温而降,阳因之而下交,金由之乃得其用,故人谓此品燮理阴阳 。因其得金之用,故为降浊药之首 。大凡痰浊之生,本属于中土之实,而土若生金,则土之实由之而消耗,此五行相生之顺者也 。况痰浊之体本为阴,以下降为顺,故治疗痰浊之化金一法,诚为王道之上策 。而其主药乃半夏也,故有痰浊壅于中焦脾胃者,见胃气不降之呕吐、恶心,用半夏则浊气下而中土和 。半夏既为秋金之药,金合于肺,若痰浊阻于肺中,而见胸闷、咳痰,用之乃效;金合于大肠,若痰浊下于大肠,而见大便溏薄、肠鸣辘辘,或大便黏滞而不爽,用半夏则痰浊遂得排下 。惟降药以凉为基本之法,若恐半夏降力不足,则可伍以瓜蒌、败酱草之凉药,或合承气之类,则下降之力更雄 。
苏子
苏子成熟于秋季,得金性也 。其色紫白,紫则入肝,白则入肺 。其味辛,其气温,此为肺家之要药 。肺主降,故三子养亲汤用之以治疗痰涎壅盛、肺气不降之咳嗽痰喘;以其有金降之功,故医家用之以治疗大便之秘结 。肺金之性,其初始本温也,其终则凉矣 。此凉之来,常借风之力,是故秋气一至,西风呼啸,天气遂凉 。是金籍木气以用之,此乃五行“相反相成、制而用之”之理也 。苏子有肺金之性,而兼风木之色,此相反相成,风助金降者也 。若虑其温而降之力不足,伍以瓜萎仁等凉药可也 。
茯苓
茯者,伏也,以此药原本埋伏于地下也;苓者,猪粪之别名也,以此药外形如猪粪也 。根据此两点,故名茯苓 。此药禀木之余气而生,得土之盛气而长,质地坚硬,色白而气平,一如金之特性 。此由土生金之药也 。以其初缘木气而终得土金,故可调肝木之疾 。《神农本草经》所谓“主胸胁逆气忧恚”“寒热”“咳逆”是也 。以其长于土,而禀木金之性,故可医土家之壅 。《神农本草经》所谓“心下结痛”(心下者,土之位也)、“烦满”是也 。木可疏土,土生金则自消,茯苓为化痰生金之要药,故二陈汤用之化痰也 。此药生长于土中;得阴气而如金,故可益阴,常为益肾之品,而《神农本草经》所谓“口舌焦干”“惊邪恐悸”“安魂养神”“烦满”是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