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甜瓜白粉病怎样防治:发现病情时要及时喷药,药剂最好交替轮换使用。


甜瓜的白粉病会造成甜瓜的光合作用力下降 , 引起甜瓜早衰 , 甚至死亡 , 是危害甜瓜的主要病害之一 。 现在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片有关于甜瓜白粉病的文章 , 有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
发病症状
甜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 。 刚开始时会在叶面上会出现白色霉斑 , 然后渐向四周扩展 , 形成近圆形斑块 。 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 霉斑会迅速扩展 , 然后病斑会相互融合成一片 , 导致整个叶片覆满一层白粉状物 。 病发严重时 , 瓜面上也会长出白色粉状物 。 发病后期整个植株都会被白粉层覆盖 , 然后白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 , 白粉层中出现散生或堆生的黄褐色、小粒点 , 以后变成黑色 , 即病菌有性世代的闭囊壳 。 发病的病叶会枯焦发脆 , 而且会导致果实早期生长缓慢 。 治愈后也会在病斑处留下痕迹 。

【防治】甜瓜白粉病怎样防治:发现病情时要及时喷药,药剂最好交替轮换使用。

文章插图

发病原因
【【防治】甜瓜白粉病怎样防治:发现病情时要及时喷药,药剂最好交替轮换使用。】甜瓜白粉病主要由子囊菌门的白粉菌和瓜类单囊壳菌引起 。 病原菌的有性态和无性态均可越冬 , 其有性态闭囊壳会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温室、塑料大棚的瓜类作物上越冬 , 翌年春季释放出的子囊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 。
无性态则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 , 菌丝体可附生在叶表面进行侵染 , 而分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产生芽管或吸器侵入寄主叶片表皮 。 带病种苗远距离调运是无病地区的主要初侵染源 。
气流是甜瓜白粉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 病原孢子随气流在田间或温室中传播 , 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可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侵染 , 从叶面直接侵入 。 雨季来临或灌溉时 , 病原孢子随水滴冲刷或飞溅从发病植株传播到健康植株 , 引起病害的流行 。 另外 , 雨后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的繁殖和病情的扩展 , 容易造成此病的流行 。
施肥不足、管理不善、土壤缺水、灌溉不及时、光照不足均易造成植株生长发育衰弱 , 从而降低对白粉菌侵染的抵抗力 。 浇水过多、氮肥过量、湿度增高等也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
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在种植前选用抗性强的品种 , 在种植出来后 , 甜瓜对病害的抗性就会比较强 , 就没那么容易染上百分并 。 而甜瓜收获后彻底清理田园 , 剪掉病残体并集中焚烧 。 生长期及时除草 , 摘除病叶 , 并将杂草、残留物、病叶等带到田外集中烧毁 。
在田间管理上可以合理调整种植密度 , 科学整枝 , 以利于通风透光 , 加强肥水管理及温湿度调控 , 这样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 保持科学灌溉 , 少施氮肥 , 增施磷钾肥 , 防止植物徒长和早衰 。 如果是温室大棚栽培 , 就要注意通风换气 , 并且控制湿度和温度 。
【防治】甜瓜白粉病怎样防治:发现病情时要及时喷药,药剂最好交替轮换使用。

文章插图

2、生物防治:
在甜瓜的发病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或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 或武夷菌素水剂 , 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等微生物菌剂防治 。 一般用剂间隔期为4~5天 , 连喷2~3次就能见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