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小麦的春季管理技术有哪些?


【小麦】小麦的春季管理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小麦种植的春季管理技术
一、施好壮蘖肥,促弱转壮
对于基肥施用量不足、又未及时施用苗肥,群体过小并已经脱肥发黄的麦田,返青后及早亩施10-15公斤三元高效复合肥,促进弱苗转壮、春季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 对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如麦苗发黄严重,应尽快施用速效复合肥,并增加尿素促僵苗转化 。 对于目前还是一个叶片的晚播独秆小麦,只要基本苗足(每亩25万左右),应控制苗肥施氮量,重施拔节肥即可 。 对于晚播苗弱、基本苗又偏少的麦田,要尽快施用速效复合肥或氮肥促进苗情转化 。
二、重施拔节肥,壮秆大穗
大面积生产中,春季管理的重点是施好拔节肥,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培育壮秆大穗,一般亩施尿素和三元复合肥各7-10公斤 。 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褪不施肥,以防止倒伏 。 对群体过小、穗数不足的三类苗和脱肥变黄严重麦田,可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 。
三、清沟沥墒,防御渍害
在小麦拔节以前,对未开好排水沟的麦田,要抓住晴天及时开好麦田三沟,并要求开沟泥土均匀散开,不损伤麦苗 。 已开好沟的麦田,出现部分坍塌,要及时疏通,保证排水畅通,要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麦田外三沟亦应该畅通,以有效降低春季小麦次生根发生期的土壤含水量、促进春季次生根发生,为后期增粒、增重创造条件 。 对发生渍害的黄僵苗,拔节肥提前追施并应适当增加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促进苗情转化 。
【小麦】小麦的春季管理技术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小麦种植的春季管理技术
四、防御冻害,及早补救
早春气候多变、低温寒潮、春霜冻害时有发生,特别是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此时如气温下降到0℃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冻害,植株幼穗发育到雌雄蕊分化期至孕穗期的麦田,最易受冻,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对产量影响越大 。 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发生2-3天后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 。 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4-5公斤,超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10个百分点,需增加尿素2-3公斤,上限值也不宜超过15公斤,可以争取受冻轻的分蘖和后发生的高位分蘖成穗,以减少产量损失 。
五、防病治虫,化学除草
重点加强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和锈病等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 。 对去年冬季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春季化学除草尤为重要,要根据杂草种类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 。 同时,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麦田,应适时镇压控旺或化控防倒 。
【【小麦】小麦的春季管理技术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