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辣椒菌核病的为害症状与防治方法有哪些?


【防治】辣椒菌核病的为害症状与防治方法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辣椒菌核病
一、辣椒菌核病的为害症状
苗期发病茎基部初墨水浸状浅褐色斑 , 后变棕褐色 , 迅速绕茎一周 , 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 , 或软腐 , 但不产生臭味 , 干燥后呈灰白色 , 病苗呈立枯状死亡 。 成林茎或分权处易发病 , 发病茎呈灰白色 , 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 后茎部皮层霉烂 , 病茎表面或髓部形成黑色菌核 。 菌核鼠粪状 。 干燥时植株表皮破裂 , 纤维束外露似麻状 。 叶片发病呈水浸状软腐 , 引起叶片脱落 。 果实发病时果面先变褐色 , 呈水浸状腐烂 , 逐渐向全果扩展 , 有的先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 , 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 。
二、辣椒菌核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遗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 , 第二年温、湿度适宜时 , 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 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植株上进行初侵染 , 病菌由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 。 田间的再侵染 , 主要通过病、健株或病、健花果的接触 , 也可通过田间染病杂草与健株接触传染 。 该菌发育适温20℃ , 最高不能超过30℃ , 孢子萌发适温5-1O℃ , 最高35℃ , 最低5℃ 。 菌丝喜潮湿 , 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育好 , 湿度低于70% , 病菌发育明显受到抑制 。 菌核在干燥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 , 在潮湿土壤中则只存活1年 。
【防治】辣椒菌核病的为害症状与防治方法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图:辣椒菌核病
三、辣椒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4%-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 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 或60%防霉宝超微粉拌种后播种 。 清除混在种子中的菌核 。
2.栽培措施: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 。 及时深翻 , 覆盖地膜 , 防止菌核萌发出土 。 对已出土的子囊盘要及时铲除 , 严防蔓延 。 控制大棚温湿度 , 及时放风排湿 , 防止夜间棚内湿度迅速升高;控制浇水量 , 浇水时间安排在上午 , 以降低棚内湿度 。 气温较低时 , 特别春季寒流侵袭前要及时覆膜 , 防止植株受冻 。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剪去病枝 。
3.药剂防治:每平方米苗床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 或40%五氯硝基苯10克拌细干土1千克 , 撒在土表 , 耙人土中后播种 。 每平方米用40%福尔马林20—30毫升加水2.5-3升 , 均匀喷洒于土面上 , 充分拌匀后堆起 , 用潮湿的草帘或薄膜覆盖 , 闷2-3天以充分杀灭病菌 , 然后揭开覆盖物 , 把土壤摊开 , 晾15—20天待药气散发后再播种或定植 。 发病后喷药 , 常用农药有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 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 50%乙、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 棚室也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治 , 每667平方米每次200克 。 每隔10天左右喷1次 , 连续防治2-3次 。
【【防治】辣椒菌核病的为害症状与防治方法有哪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