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谈山水盆景的地方风格

【【盆景】谈山水盆景的地方风格】

【盆景】谈山水盆景的地方风格

文章插图


我国地域辽阔 ,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 , 使得各地的植物、山石资源各有千秋 , 加上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化传统、艺术修养等因素 , 使得各地的山水盆景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各有差异 , 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地方风格 。

上海山水盆景
上海经济文化发达 , 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频繁 , 使得上海有更多机会博采海内外盆景艺术之长 , 再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 , 形成了上海自己的地方风格 。
上海山水盆景的历史较为悠久 , 它所表现的题材也颇为广泛 , 既有山明水秀的江南平远风光 , 又有雄伟挺拔的皖浙名山 。
上海山水盆景的布置构图尤为讲究 , 它吸收了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原理 , 使盆景素材、摆件在盆内的空间位置错落有致 , 卧峰蜿蜒曲折 , 竖峰万仞竞高 , 远观气势磅礴 , 近赏纹理清晰 , 真乃是 “丛山数百里 , 尽在小盆中” 。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 盆景艺术家董叔渝、殷子敏等 , 对山水盆景进行大胆革新 , 一反以往民间山水盆景过于雕凿造作 , 摆件摆设繁琐浓艳之旧习气 , 率先采用浅口矾盆或大理石盆配景 , 善于表现山光水色 , 拓展了山水盆景的艺术领域 。
上海山水盆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多用硬质石来表现近景 , 盆内奇峰擎天 , 山上林木葱茏 , 树石之间巧妙结合;二是用砂积石、浮石、海母石等松质石 , 精细地雕凿出山纹石理 , 种上小苗 , 盆内水面辽阔 , 以表现平远、深远的湖光山色 。

靖江山水盆景
在20世纪70年代 , 由江苏“靖江盆景三青年”盛定武、朱文博、钱建港 , 通过向上海植物园学习 , 创立了靖江山水盆景 。
靖江山水盆景石料丰富 , 色泽鲜艳 , 纹理清晰 , 形态各异 。 有斧劈石、雪化石、千层石、五彩石、英德石、芦管石、海母石、石笋石、灵璧石、卵石等三十余种 , 均为石谱所列之上品 , 经艺术构思和技术加工 , 把大自然的名山大川凝聚于咫尺盆中 , 再现一幅幅题材广泛、意境新颖的山水景观 , 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风格 。 有峻峭挺拔、壁立千仞之势;有山峦连绵、景深意长之幽;有玲珑精巧、水穴洞天之奇 。 多姿的盆景缀以植物、亭阁摆件及汉白玉浅盆烘托 , 更显相得益彰 , 别具风韵 。 靖江山水盆景以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盆景艺苑独树一帜 , 蜚声海内外 , 多次在国内外园艺、盆景展览会上获奖 。

扬州山水盆景
扬州的山水盆景起源于乾隆时期的“山水点景” , 所表现的题材大多取材于平远风光和长江两岸的自然佳景 。 在布局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 , 但以主峰、配峰、远山三组山石组成的开合式最为常见 。 对于山脚的处理很讲究 , 高低起伏 , 曲折多变 。 扬州山水盆景 , 由于受到上海等地的影响 , 在技术和艺术处理上注重诗情画意的表现 , 形成雄秀兼备的艺术特色 。
扬州山水盆景所用的石料均来自外地 , 常见的有安徽的砂积石、芦管石 , 浙江的石笋石 , 苏南的斧劈石 , 四川的砂片石等 , 山石上配置的植物较小 , 但讲究姿态 , 常见树种为瓜子黄杨、榆树等 。

四川山水盆景
四川山水盆景以成都、重庆为代表 。 常用石种是砂片石、龟纹石等 。 所表现的题材大多是长江中上游的巴山蜀水的自然风光 。 “蜀国多仙山” , “峨眉天下秀”、剑门的雄奇、三峡的峻险 , 都是四川山水盆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 同时也是四川山水盆景形成“幽 ”、“雄”、“秀”、“险”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 四川山水盆景的布局以高远、深远为主 , 山峰峻峭挺拔、层峦叠嶂 , 水面狭小、景色幽深 。 在山石上注重铺苔和栽种小树 , 常见树种有虎刺、偃柏、竹类等 , 对于摆件的使用 , 一般不用或者少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