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多肉植物最全养护知识有哪些?( 五 )


三、空气湿度
有些仙肉迷常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自己刚从花市淘来的仙肉宝贝没过几天就已经看不见刚“入驻”时的神气劲了 。 虽然自己爱护有佳 , 但这些小东西非常不给面子 。 这可急坏了他的主人了 。 孰不知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每个仙肉迷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 也常常难倒一部分爱好者 。 但稍有一些经验的栽培者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个空气湿度的问题 。
如果你是在北方干燥地区的仙友;如果你的栽培场所是自家的露天阳台 , 或窗台 。 这一点就尤为重要 。 那么为啥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呢?空气湿度又为啥这么重要呢?这里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花市的多肉植物都是花圃里生产出来的 , 这样的植物都在大棚里长大 , 而大棚多数时间都是封闭栽培因而里面的空气湿度相对较高 , 这样栽培的植物个体饱满 , 且极富生气 。 然而在它被购买后 , 由于多数地区的家庭栽培场所常常达不到这样的条件 , 所以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了 。 那么也有些仙友会问:这些多肉植物大多的原产地环境较恶劣 , 年降水量极少且干燥 , 那么它们又是怎么利用空气湿度的呢?我们首先排除雨季时较高的空气湿度 。 这些原产地在太阳落山前的几个小时温度较高(尤其是中午) 。 但到了晚上温度又会急剧下降 。 这样一冷一热空气就会凝结成雾气 。 在黎明时尤为显著 。 这也是它们吸收水分的一种途径 , 此时正是它们最开心的时候 。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大多数的栽培场所的条件还不够 。 这里还不包括一些要求更高的附生类品种和一部分凤梨科的植物 。
正是因为栽培场所的条件限制 , 许多植株出现了褪色 , 叶尖枯焦、干瘪、植株提前老化等现象 。 而这一点在大棚种植中是看不到的 。 虽不致死但观赏性却会大打折扣 。 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很简单即:用细嘴喷壶喷雾 。 也有多数爱好者会用一次性的塑料杯倒扣在盆上(多在春冬两季) 。 或者选择在玻璃缸内栽培 , 在底部铺上一层粗纱 , 可以不时在上面撒水这样即可增加湿度 , 又不会使盆内常常“水满金山” 。 总之空气湿度的调节要从多方面考虑包括种类、季节、生长阶段等 , 绝对不能一概而论 。 湿度过高植株易腐烂且易引发介壳虫;湿度过低植株观赏性会打折扣且易引发红蜘蛛 。
1 各个季节的空气湿度的要求:生长期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是相当重要的 。 当植株进入生长期时此时空气湿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 原产在热带雨林的种类要求更是严格 。 一些富有颜色变化的园艺品种如能保持相当的空气湿度 , 则颜色更艳丽 。 可以说基本上大多数品种在此时都需要一定的湿度 。 而在休眠期空气湿度的把握则要相当谨慎 , 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些夏眠的肉质程度较高的品种 。 举个例子在上海的夏天就属于典型的“湿热”天气 。 番杏科的高度肉质的品钟就相当容易腐烂 。 生石花、帝玉这些老品种在夏天如何渡夏往往是爱好者最头痛的问题 。 同样冬季休眠的品种也要保持一定的干燥度 。 这一点在温度低于5度后要引起相当的重视 。 当温度继续下降之0度或更低 。 此时若是湿度偏高往往是致命的而且可以在一夜之间就能致死 。 不过北方的大多数城市冬天多较干燥 。 这种“湿冷”的气候在我国的一些南方城市较常见 。
2 小苗阶段的空气湿度:小苗期的空气湿度尤为重要 , 它的意义要超过土壤的湿度 。 因为在苗期会有一个“蹲苗”的过程 。 这样控制土壤中的水分目的是促生新根 , 这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可以使其不会因蹲苗而缺水 。 一般苗期对空气湿度的要求较其他生长阶段要高 , 但此时的空气湿度也是最难掌握的 。 实践证明种子越小 , 苗相对也较小 , 其抗性较差 , 往往不能耐高湿 。 典型有番杏科的多数品种 , 景天科的一部分品种(四季海棠最为突出)为代表 。 等成型后这样的现象就会大大好转 , 空气湿度的问题也不会那么突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