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普谧的医学贡献——撰写《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小时候 , 过继给叔父 , 迁居新安(含河南新安县) 。 叔父、叔母 , 尤其是叔母 , 很疼爱他 。 而皇甫谧自幼贪玩 , 无心向学 , 人们笑他是傻子 。 到了十七岁 , 人高马大 , 竟“未通书史” , 整天东游西荡 , 像脱缰的马 , 叔母对皇甫谧如此调皮捣蛋非常气愤 , 恨铁不成钢 , 常常为他的前途而忧虑 。 一天 , 她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 , 想要教训他 。 谁知他到了外边弄来了香瓜、甜果之类 , 洋洋自得地呈献给叔母 , 以为如此“孝顺”一番 , 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 。 谁知叔母更加气愤 , 接过瓜果 , 狠狠地摔在地上 , 流着泪说:“你快二十岁了 , 还是‘志不存教 , 心不入道’ , 你要真心孝顺父母 , 就得‘修身笃学’” 。 他很受感动 , 噙着泪花发誓要悔过自新 , 改弦更张 , 矢志苦学 。 从此以后 , 他刻苦攻读 , 虚心求教 , 一天也不懈怠 。 下定决心要编著一部针灸学专书 。
 
人们不禁会问 , 皇甫谧面对血腥风雨、贫病交加的社会生活环境 , 为什么会不被高官所动 , 不为富贵而移 , 迎风而立 , 以超常的毅力 , 耽玩典籍 , 著书立说 , 成为千古学者?也许我们从他的宇宙观即哲学思想中能找到答案 。 他和中国古代的许多学者一样 , 没有系统地探讨过自然界的本源、本质 , 也没有留下专门的论述和专著 , 但从他传世的大量著作中 , 仍然可以窥视他的哲学观点 。
 
对于针灸方面的经验 , 早在两千多年前 , 我国医家已进行了系统总结 。 如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长沙和马王堆汉墓中 , 发现了多种周代编写的医书 , 其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 。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也有许多论述针灸的内容 。 东汉初期针灸名医涪翁还有《针经》的专述 。 但是晋代以前涉及到针灸内容的医书 , “其父深奥” , “文多重复 , 错互非一” 。 加上当时用竹木简刻书 , 书被视为秘宝 , 普通的人是不易得到的 。 由于参考书奇缺 , 这给皇甫谧编撰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 , 皇甫谧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 。 他用百折不挠的精神 , 设法借来了需要的医书 , 经穷搜博采 , 获得了大量的资料 。
 
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 , 即《素问》 , 《针经》(即《灵枢》) ,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 纂集起来 , 加以综合比较 , “删其浮辞 , 除其重复 , 论其精要” , 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 , 终于写出了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 也称《针灸甲乙经》 , 简称《甲乙经》 。
 
十二卷的《皇帝针灸甲乙经》在总结、吸收《素问》、《针经》、《明堂纪穴针灸治要》等许多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上 , 对针灸穴位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 , 在医学领域矗起丰碑 。 该书共收录穴名349个 , 比《黄帝内经》多出了189个 。 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 , 统一了穴位名称 , 区分了正名与别名 。 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 , 并对五脏与五官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有标本、虚实补泻、天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 , 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问题都作了探讨和理论上的阐述 , 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 , 对针灸学以至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现今的针灸医学不但在国内得到飞速发展 , 并且已经风靡世界 ,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正式批准 , 把针灸列为治疗专项 , 到处受到人们的欢迎 。 正因为如此 , 皇甫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与孔子齐名于世界文化史的历史名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