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方法】蓝眼菊的栽培方法


蓝眼菊的栽培方法蓝眼菊属宿根草本或半灌木花卉 , 是近年来国内园林绿化市场中出现的花卉新种类 , 因多数品种具有蓝色花心 , 性状似蓝眼 , 故而得名 。 本属植物约50个种 , 由于大部分品种的原产地在南非一带 , 又叫南非万寿菊、海角雏菊 。

植物性状

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 , 多对生 , 部分种类叶缘有锯齿 。 叶色多为绿色 , 少量品种叶片具彩斑 。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组成聚伞花序 , 花径5厘米至7厘米 。 外轮舌状花只有雌蕊 , 为单性花 , 多数为平瓣 , 少数品种花瓣匙状 , 颜色有白色、奶油色、紫色、粉色、紫红色、黄色等 。 心花为假两性 , 管状 。 花盘中心通常为蓝色或紫色 , 如同“眼”状 , 形似“蓝眼” 。

蓝眼菊根据抗寒性可分为抗寒型和半抗寒型 。 半抗寒型品种最低可耐零下2℃ , 不能露地越冬 , 可耐轻霜 , 在寒冷地区做一二年生栽培 。 抗寒型品种植株匍匐生长 , 一年开花一次 。

蓝眼菊新品种主要由国外育种公司培育 , 品种花色广泛 , 在欧美国家广泛用于盆栽观赏和地栽园林绿化 。 近年来 , 国内江苏大丰盆栽花卉研究所、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也对其进行了育种研究 。

蓝眼菊矮生品种株形紧凑、花量大、花色绚丽、花期长 , 可作盆花或容器组合盆栽;抗逆性强、管理简单 , 多次开花 , 可地栽布置花坛、假山石及园林大面积绿化 。

种苗生产

播种时间11月至翌年1月 。

穴盘规格200、128或更大 。 基质洁净 , 排水性良好 , ph值为6.2至6.5 , 播前将穴盘淋透 。

温度发芽期温度保持为20℃至25℃ , 发芽后逐渐降低至15℃至18℃ 。 穴盘育苗后期或上盆后到开花前 , 必须使植株经历一段5℃至8℃的低温阶段 , 有利于植株顺利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 。

光照1000lux左右的光照利于发芽整齐 , 出苗后 , 光照应逐渐增强至2.5万lux到3万lux 。

水分管理除发芽阶段和上盆之初 , 保持基质偏干 , 加强通风和光照 , 增强植株的抗性 。

肥料种苗专用肥20-10-20和14-0-14交替喷施 , 初期氮浓度为50ppm至75ppm , 后期为100ppm至120ppm 。 植株呈现徒长态势时控制铵态氮肥的施用 。

生长调控在温度、光照、湿度保持合理水平的情况下 , 蓝眼菊植株生长比较健壮 , 很少发生徒长现象 。 特殊情况下 , 为避免部分品种植株过高 , 可以在真叶迅速生长期用b9或pp333进行株高控制 。

成品花生产

穴盘育苗结束后可直接地栽或上盆栽植 。

盆栽基质草炭、蛭石与园田土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 纯粹使用园田土 , 盆花长势慢 , 生产周期要延长一两周 , 可掺加复合缓释肥做底肥 。 地栽忌地势低洼 。

温度零下2℃至30℃均可生长 。 随着温度升高 , 盆花生产周期缩短 , 30℃以上的高温会使单花花期缩短 , 观赏质量下降;温度为5℃至25℃ , 植株开花质量最佳 。

光照可尽量接受充足的自然光照 , 利于花色艳丽 。

水分管理上盆或地栽后第一次水要浇透 , 之后保持基质偏干 , 较耐旱 , 忌根际土壤积水 。

肥料土施复合肥 , 花开前叶面喷施磷钾肥 , 有利于花色艳丽 。 土壤积水或缺乏铁、镁等元素 , 易导致叶脉间黄化失绿 , 可土施或叶面喷施含有铁、镁的水溶性肥料 。

病虫害防治环境密闭、高温会引发蚜虫 , 可加强通风、降温来预防 , 虫害发生时用吡虫啉1200倍液叶面喷洒防治 , 注意喷施叶片背面 。 土壤积水易造成根腐病 , 可通过改良土壤通透性、控制浇水、防止积水等措施减少病害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