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常见兰花病毒及其传播途径


常见兰花病毒及其传播途径蕙兰嵌纹病毒

CymbidiumMosaicVirus简称CyMV

(1)病症受蕙兰嵌纹病毒感染的兰花植株经常有产生坏疽病症的倾向, 如黑色坏疽斑点、坏疽条纹等 。 感病植株除叶部、茎部产生坏疽外, 花部也会产生坏疽, 这是蕙兰嵌纹病毒特有的病症 。 容易感病的兰花品种有报岁兰、嘉得利亚兰、文心兰、虎头兰、万代兰及蝴蝶兰 。 坏疽斑有时只出现于叶片下表面而不发生于上表面, 此种现象在文心兰、石斛兰、万代兰及蝴蝶兰上均有发生, 因此常被栽培者误认为真菌感染所致 。 部分感染蕙兰嵌纹病毒的兰属植物, 如虎头兰、报岁兰、文心兰及蝴蝶兰也会产生黄绿斑驳的嵌纹或黄化条斑形病症 。 另外也有部分兰花种类感染后并不表现任何可辨认的病症 。

(2)病毒特性及传播方式蕙兰嵌纹病毒为马铃薯X病毒属(potexvirus)的一种 。 此属病毒在细胞外的稳定性虽然不及烟草嵌纹病毒属的病毒, 但也是已知病毒中性质极为稳定的一属 。 其颗粒体稍可弯曲, 长度约为450纳米, 细胞外耐热温度为60℃至70℃, 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25天 。

目前尚未发现可以传播蕙兰嵌纹病毒的媒介昆虫, 其传播途径与齿舌兰环斑病毒完全相同, 病毒均由根系机械性伤口入侵及感染 。

齿舌兰环斑病毒

OdontoglossumRingSpotVirus简称ORSV

(1)病症根据报告, 可以感染齿舌兰环斑病毒的兰花种类超过20个属以上 。 不同的兰属或兰种所产生的病症会有所差异 。 蝴蝶兰、文心兰、卡特兰、报岁兰、四季兰及素心兰等兰种经常容易被齿舌兰环斑病毒感染, 尤其是蝴蝶兰 。 齿舌兰环斑病毒最早在文献上记载的病症是环斑, 另外嵌纹、斑纹、黄化条纹、花色条斑, 甚至坏疽病症均有记载 。 在这些病症中以嵌纹与斑纹最为常见 。 另外有部分兰花品种感染齿舌兰环斑病毒后并不表现病症, 此现象在蝴蝶兰及文心兰的幼苗期特别常见, 染病植株通常要等到第一次开花后才会逐渐显现出病症 。 另外, 人工栽培的兰园中蕙兰嵌纹病毒与齿舌兰环斑病毒复合感染同一兰株的现象极为普遍, 对兰株的影响有加成效果, 病症会远比单一病毒感染时严重许多 。

(2)病毒特性及传播方式齿舌兰环斑病毒为烟草嵌纹病毒属(Tobamovirus)的一种 。 颗粒体为短硬杆状, 长度约300纳米 。 该属病毒的共同特性是性质极其稳定, 在寄主细胞外耐热性强, 在高达95℃的温度下, 仍可存活相当时日 。 根据日本学者报告, 齿舌兰环斑病毒在20℃下, 在细胞外可存活10年以上, 为稳定性极高的传染性病毒 。 本病毒只能经由机械性伤口入侵植物体内, 因此在组织培养或温室栽培管理过程中, 所有可能造成表面伤口的操作, 包括切花梗、修剪, 甚至植株叶片间的磨擦, 都可能成为病毒入侵感染的途径 。 截止目前为止, 尚未证实齿舌兰环斑病毒可被任何专一性的媒介昆虫传播 。 但是任何可能在兰株上造成机械性损伤的昆虫或小型动物, 如蟑螂、蜗牛等都会增加齿舌兰环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应该注意防范 。

胡瓜嵌纹病毒

CucumberMosaicVirus简称CMV(1)病症最早有关胡瓜嵌纹病毒感染兰花的记录是在蝴蝶兰上发现的 。 当时所记载的病症是植株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化条纹 。 胡瓜嵌纹病毒也可使红花品系蝴蝶兰的花瓣产生褪色或条纹病症 。 另外, 曾在文心兰标本中发现过胡瓜嵌纹病毒感染的情况 。 标本叶片呈现不明显的斑纹病症, 隐约可见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 但是该植株大小与正常的植株大小无差别 。

(2)病毒特性及传播方式胡瓜嵌纹病毒为胡瓜嵌纹病毒属(Cucumovirus)的一种 。 颗粒体为球形颗粒体, 直径28纳米 。 此病毒的寄主范围极为广泛, 可以感染85科365属高达800种以上的植物 。 我国许多地区的大部分重要经济作物均有胡瓜嵌纹病毒感染的记录, 其族群在田间分布极为普遍 。 此病毒可以由机械磨擦所致的伤口传染 。 在田间主要由蚜虫以非永续型方式媒介传播, 由于可以传播胡瓜嵌纹病毒的蚜虫种类众多, 所以此病毒族群分布十分广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