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要做好基层“功夫菜”

本文转自:云南网
做菜时 , 掌握火候很重要 , 该用大火煎炸时 , 倘若火候不足 , 煎炸出来的食物就不香不脆 , 该用文火慢炖时 , 倘若火候过猛 , 食物就容易烧糊 。
2022年选调生示范培训班45名学员组成调研团队调研长沙夜经济
作者:郭关琼
“民以食为天” , 不同的食材组合碰撞 , 在煎炒蒸煮、五味调和的过程中展示着关于创造、转化的生活经验和技艺绝活 。 “治大国 , 若烹小鲜” , 做菜的过程里蕴含着齐家治国、组织管理的隐形密码 。 在基层这个“大厨房”中 , 选调生要当好“伙夫”“厨娘” , 以“当家”的站位和“巧妇”的智慧 , 做好基层这道“功夫菜” 。
在“菜谱”上下功夫 , 上下求索做好“风味菜” 。 许多选调生刚出学校“象牙塔” , 便入基层“大伙房” , 一时难免“呛”得慌 , 突发事件和意外状况的接踵而至更让许多选调生感到了“本领危机” , 面对基层实际 , “高学历低水平”是许多选调生正在面临的尴尬难题 。 基层这道“硬菜”要做得出来 , 推得出去 , 需得懂“油盐”之道、“五谷”之序 , 心中有本“菜谱” , 方能统筹兼顾、有条不紊 。 学好“菜谱” , 要行“上下求索”之力 , 积“八方经验”之福 , 既要向上学习理论前沿、政策法规 , 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科学的规划方案为乡村振兴定制“科学菜谱” , 又要向下调研 , 深入群众 , 细嚼“百家饭” , 在“家常菜”的“酸甜苦辣”中品出民之所优和民之所盼 。 问计于民 , 在火塘边听听群众的“土方法” , 问智于民 , 在田间地头试试群众的“金点子” , 因地制宜创设出适宜当地发展的“风味菜单” 。
在“用料”上下功夫 , 就地取材打造“招牌菜”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靠山吃山 , 靠海吃海” , 隐藏财富密码的“山珍海味”就藏在本土资源里 。 要做好乡村振兴这道“大菜” , 得善于取材用材 , 以原生态“食材”打造招牌“菜品” , 将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 选调生要充分发挥学历高、知识储备丰厚的优势 , 多措并举 , 多方联动 , 抓好产业发展和技术培育 , 为打造本地本土“招牌菜”想点子、出实招 , 充分发扬“山珍”之美 , “海味”之鲜;要以“当家”之勇挖掘本土资源潜力 , 寻找致富门路 ,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组织统筹力、凝合力 , 承数字时代之风 , 推进农旅融合、智能乡村建设 , 为本土资源转化献“智慧”;要以“伙夫”之勤搭建上下联动桥 , 勤跑勤问 , 当好政策“传声筒” , 将各项惠农政策传达到家、产业帮扶措施落实到户 , 为激活产业发展献“真情”;要以“厨娘”之巧连接技术“传帮带” , 当好人才“牵线员” , 凝聚组织力量 , 挖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 , 助力搭建本土产业人才实训基地 , 引领组织技能培训 , 为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献“活力” 。
在“火候”上下功夫 , 不急不躁做出“精品菜” 。 做菜时 , 掌握火候很重要 , 该用大火煎炸时 , 倘若火候不足 , 煎炸出来的食物就不香不脆 , 该用文火慢炖时 , 倘若火候过猛 , 食物就容易烧糊 。 选调生要做好基层这道“功夫菜” , 要注意掌握“火候” , 既不能中途“闪火”松劲 , 提不起激情 , 犹疑不决 , 干不出效率 , 也不能急于求成 , 一拍脑门就干 , 干得虎头蛇尾 。 要以“烧得起猛火”的干劲 , 在困难面前冲得出来 , 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气 , 锐意进取 , 做敢于亮剑的“排头兵”;又要以“文火慢炖”的耐力 , 戒浮躁、戒马虎、戒急功近利 , 沉淀表面的浮华 , 过滤不切实际的空想 , 不断锤炼党性 , 以具体行动做出扎实成绩 , 以匠心和执着对工作“精雕细磨” , 在坚守与踏实中茁壮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