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美丽兜兰的繁殖管理


美丽兜兰的繁殖管理【繁殖方法】兜兰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 。

播种繁殖:兜兰因种子十分细小 , 且胚发育不完全 , 常规方法播种发芽比较困难 。 只能于试管中用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胚的培养 , 发芽后在试管中经2~3次分苗、移植 , 当幼苗长至3厘米高时 , 可移出试管 , 栽植在盆中 。 从播种至开花需4~5年 。 兜兰培养基为花宝1号3克、蔗糖35克、蛋白胨2克、琼脂15克和蒸馏水1000毫升等组成 。

分株繁殖:有5~6个以上叶丛的兜兰都可以分株 , 盆栽每2~3年可分株1次 。 分株在花后暂短的休眠期进行 。 长江流域地区以4~5月最好 , 可结合换盆进行 。 将母株从盆内倒出 , 轻轻将根部附着的培养土去掉 , 注意不要损伤嫩根和新芽 , 再用两手各执郁分植株拉开 , 或用刀将连接处切断 , 每株丛不要少于3株 , 然后分别栽种选用2~3株苗上盆 , 盆土用肥沃的腐叶土 , 酸碱度在pH6~6.5 , 盆栽后放阴湿的场所 , 以利根部恢复 。
【栽培管理】属阴性植物 , 栽培时 , 需有配套的遮荫设施 。 生长过程中 , 对光线的要求不完全一样 。 因此 , 管理上比较复杂 。 早春以半阴最好 , 盛夏早晚见光 , 中午前后遮荫 , 冬季须充足阳光 , 而雨雪天还需增加人工光照 。 总之 , 切忌强光直射 。

盆栽可用腐叶土2份、泥炭或腐熟的粗锯末一份配制培养土 。 上盆时 , 盆底要先垫一层木炭或碎砖瓦颗粒 , 垫层的厚度掌握在盆深的1/3左右 。 这样可保持良好的透气性 , 又有较好的吸水、排水能力 , 可满足植株根系生长的要求 。

4月盆株出室后 , 要将其置于荫棚下 , 春秋季的遮光率为50% , 夏季遮光率要达到60%~70% , 并要防止曝晒 。

对水分和温度的变化适应性较差.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和较高的环境湿度 。 生长期要经常保持盆土湿润 , 在盆土有七成干时就应浇饮透水 。 在天气干燥和炎热的夏季 , 要经常向植株及周围喷水 , 以降温增湿 。 梅雨、秋雨季节要适当控水 , 注意通风 , 以调节温度和湿度 。 注意叶片不能积水时间太长 , 否则会造成烂叶 。 同时 , 较高的空气湿度易引起真菌病害 。 因此 , 应特别注意生长环境空气调节 。 空气干燥 , 叶片易变黄皱缩 , 枯萎脱落 , 直接影响开花 。 兜兰没有假鳞茎 , 抗干旱能力较差 。

在生长期3~6月和9~11月要定期施肥 , 通常半个月一次 , 以腐熟的豆饼、酱渣液为佳 , 浓度控制在10%左右 。 施肥后 , 叶片呈现嫩绿色 , 可继续施肥 。 如叶片变黄 , 表明根部生长不佳 , 应停止施肥 , 否则会发生烂根现象 。 施肥后要及时用清水喷淋叶面 。

10月下旬移入室内向阳处 , 节制浇水 , 不使土壤过湿 。 中午阳光较强时 , 仍要稍加遮荫为宜 。
梅雨季由于空气湿度大 , 通风差的情况下 , 兜兰易发生叶斑病、软腐病危害 , 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 冬季在室内或大棚栽培时 , 要注意空气流通 。 如通风条件差 , 介壳虫危害兜兰叶片 , 影响观赏效果 , 发现后应及时洗刷 , 并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 。 要定期喷洒多菌灵或托布津等杀菌剂 , 以防止茎腐病和叶斑病的发生 。
【【繁殖】美丽兜兰的繁殖管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