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棕榈繁殖技术


棕榈繁殖技术

【繁殖】棕榈繁殖技术

文章插图

【【繁殖】棕榈繁殖技术】棕榈,又叫棕树,为棕榈科棕榈属植物 。 树干外部坚韧,历来被用作寺钟的撞钟;棕丝可制绳、蓑、笠、床垫等物品 。 因棕榈四季常青、叶色翠绿,常用作公园、机关、学校、军队、企事业单位的绿色观赏树种,也是优良的盆栽材料 。 现把其有性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采种贮藏: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即种子由软变硬、由绿色变褐色)时采收 。 在采收时,应在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选择果实饱满、成熟度高的种子 。 将采下的种子进行筛选,清除杂质和病虫害种子,风干,装入麻袋,置于通风干燥处 。

浸种处理:棕榈种壳坚硬,不易萌芽,必须要对其进行浸种处理 。 处理方法是:在3月中旬,将种子放入温水中(35℃~40℃)浸泡l天,捞出;以后每天早晚仍用温水浸二次 。 浸泡时间长短在前后略有不同,在第一周每次浸泡60分种~90分钟,一周后每次浸泡30分钟左右 。 浸泡后用稻草覆盖种子,将种子置于太阳下增温,每过一段时间浇温水,以保持种子湿润 。 这样,经过10天~15天种子将萌芽 。

整地作床:棕榈性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在土层深厚、水肥适中、略带粘性的土壤中生长最好,在轻壤土中生长亦佳 。 选好圃地后,在前一年秋季或当年早春,将所选圃地进行一次深耕翻晒,每亩施人过磷酸钙50公斤、复合肥20公斤,拌匀 。 然后作床,作成床面宽12米、床高20厘米、床长视田而异,挖好排水沟 。

播种:4月初,种子萌芽后即可播种 。 先在床上挖条播沟,开挖深度为2厘米~3厘米,播种密度为:行距为40厘米、株距为30厘米,播后用菌根土覆盖,浇透水 。 以后视圃土干湿程度及时浇水,经常要保持圃地处于半墒状态,两个月后会长出幼苗 。

田间管理:幼苗长出后,要及时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害,拔掉病苗和弱小苗 。 夏季多浇水,春、秋两季的浇水量可适当少一些 。 结合平时浇水可施一些0.5%的尿素液肥,促使其加速生长 。 9月以后应停止追肥,以免苗木徒长,影响木质化进程,不利于苗木越冬 。 在冬季要搞好防冻工作,可采用在圃地上盖草、圃地四周烧火土灰等方式处理 。

起苗与种植:次年春、秋两季均可进行移栽 。 移栽前4天将圃地浇透,移栽最好采用带土移栽,这样可大大提高移栽成活率 。 种植的四旁地或道路两旁的,可按株距为2米、行距为2,5米的规格栽植 。 作盆景栽植的,应在上盆时在盆土内施一些基肥或农家肥 。 种植时要注意覆土厚度,盖住根部即可 。 之后,浇一次透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