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务员考试是寒门逆袭?

在中国古代社会 , 社会的主要资源掌握在以皇权为主的贵族手中 , 那个时候社会阶层固化 , 社会流动性比较差 , 贵族的后代世代是贵族 , 农民的后代永远是农民 。
从隋朝建立科举考试制度之后 , 终于稍微打破了这种阶层的固化 。 平民老百姓也有了“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可能 , 也有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寒门 , 封侯拜相 , 加官进爵 , 光宗耀祖的机会 。
在现代社会 , 随着房子等资产价格的上涨 , 阶层固化这个词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 。 阶层之间的差异 , 导致上升的渠道越来越窄 。
更可怕的是 , 越是底层的人 , 财富增长的速度越慢 , 你的财富以5%的速度增长 , 而你的上一级阶层有可能是以50%的速度在增长 , 你以为你越来越近上一个阶层 , 可最后却发现原来是离得越来越远 。
一代人的逆袭 , 往往需要两代人、三代人的努力 。 每个阶层的人想突破自己的的限制达到更高的阶层都是很难的事 , 阶层就像一个牢笼一样把你牢牢地锁死在里面 。
老秘书认为 , 在阶层固化的年代 , 进入体制内仍然是寒门逆袭 , 打破阶层固化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
近几年来 , 公务员考试灸手可热 , 成为中国蔚为壮观的“国考” 。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是寒门逆袭?
莘莘学子们刚刚告别了通过高考上大学那座独木桥 , 又千军万马来挤公务员考试这座独木桥 , 国考中最热门的职位竞争比例甚至达到了4000多比1 。 再加上各地方公务员招考 , 每年有几百万人在“公考”大军中苦苦挣扎 , 去争抢少得可怜的职位 , 可以说比中国历代的科举考试还要惨烈 。
公务员除了稳定、旱涝保收 , 收入在当地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挤破脑袋想进入体制内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一旦进入了体制内 , 就与这个最大的权力中心有了联系 。
古人说“宰相门前七品官” , 在政府机关里你不但可以接触到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员 , 在与各级政府部门交往中还可以认识不少人 , 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不小的能量 。 与他们建立联系 , 你办起事来就可以左右逢源 , 顺风顺水 , 这是一般人所没有的一大优势 。
目前的社会应该说还是一个权力主导的社会 , 各级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行各业 , 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连 。
只要在体制内混个三年五载 , 你身边就可以构建出一个小圈子 。 随着资历的积累、职务的升迁 , 小圈子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 构成了所谓的“政府关系网” 。
在这张网内 , 每一个人都具有比较强的办事能力 , 无论是大事小事 , 无论是亲戚的困难还是朋友的麻烦事 , 拿到体制内的圈子里来解决 , 就会容易的多 。
所以 , 老秘书认为 , 只要公务员考试的大门还向广大的寒门子弟敞开 , 中国社会就不能说已经完全阶层固化 。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是寒门逆袭?】考上公务员虽然不能保证你快速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 , 但最起码能保证你的社会阶层不会下滑 。 对于没有太大风险抵御能力的寒门子弟而言 , 考公务员不失为一个在稳定的状态下实现阶层提升的好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