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盆栽梅花3


盆栽梅花3梅花是我国民族传统名花, 已历4000年, 很早就和国人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结缘 。 梅花“铁骨冰心, 香傲苦寒”, 国人爱梅、赏梅、寻梅、谈梅、咏梅的高雅风尚, 世代绵延 。
梅花为蔷薇科李属的一种观花乔木, 有时可长成灌木样 。 别名春梅、干枝梅 。 梅花原产我国西南、长江沿域及台湾省山区, 株高4米至10米 。 花在早春先于叶开放, 原种粉红或白色, 栽培品种有紫、红、彩斑至淡黄色, 芳香 。 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3月 。 梅花的变种和栽培品种很多, 约有300个, 其中常见的栽培品种有直梅系直枝梅, 如红梅, 花粉红色, 重瓣 。 白梅, 花白色, 单瓣 。 绿萼梅, 花白色, 单瓣或重瓣, 花萼绿色 。 品字梅, 在花枝上每节着花3朵, 组成品字形 。 早梅, 花小粉红色, 单瓣, 花萼绿色, 开花较早 。 细梅, 花朵细小, 几乎与萼片等长, 单瓣 。 毛梅, 叶片多柔毛, 花梗、萼上密生柔毛 。 冰梅, 花纯白色 。 重瓣, 香梅, 花淡红色, 重瓣, 具浓香 。 照水梅, 枝条下垂, 花朵朝下开放 。 龙游梅, 枝干蜿蜒蟠曲似游龙 。 杏梅系:花大, 红色或粉红色, 复瓣, 花萼紫红色、果形与果味与杏相同, 但在核的表面有小凹点, 这是梅与杏区别的典型特征 。 梅花性喜气候温和湿润, 光照充足, 空气清新 。 对土壤要求不严, 耐瘠薄, 但以表土疏松稍粘的微酸性土壤为佳 。 耐旱不耐涝 。 土壤经常保持适度润泽最好 。 梅花在长江流域属耐寒树种, 在一些城市要露地栽植, 江南地区有许多著名的艺梅、赏梅的林园 。 梅花在黄河以北大都不能露地越冬, 多作盆栽观赏, 小雪节后入冷室养护 。 梅花寿命极长, 树龄可达数百年 。 一般品种多采用播种繁殖, 实生苗2年至3年后见花 。 名贵品种多采用嫁接繁殖, 1年至2年后见花 。 用野梅(实生苗)或山杏作砧木寿命长 。 南方用毛桃作砧木耐湿热, 北方用山桃作砧木耐盐碱, 开花多, 生长快, 但寿命短 。 可采用各种方法嫁接, 而以8月中旬至9月上旬芽接效果最好 。 北京地区居民家庭养的盆栽梅花, 多是用山桃作砧木芽接培育4年定型出圃的成品 。 主要品种有“宫粉”、“骨里红”和“绿萼梅”等 。 传统习惯供元旦或春节摆放室内观赏 。 花谢后家庭继续莳养, 须立即停水, 修剪 。 因梅花的特性只在当年生的枝条上着花 。 故花后枝条应只留基部2个至3个芽眼(叶节), 其余全部剪掉, 以待翌春续发新芽成枝着花 。 修剪后随即原盆放在阴冷处(0℃左右), 控水, 以盆土微潮、植株不致干死为度 。 防止因室内高温、土湿, 过早萌芽展叶, 否则入春出房抗不住气温波动及狂风烈日, 将会出现新枝萎缩, 嫩叶焦枯脱落现象, 虽不致死掉, 但再发弱枝, 已无望着花 。 春分前后看天气晴和可把盆梅搬到室外, 放庭院、阳台宽敞通风、光照充足处, 浇透水, 施一次较浓的有机液肥, 或施一次腐熟的麻酱渣子末, 撒布盆面, 松土施入做催芽肥 。 以后控制水分润泽莫大, 以免新枝疯长影响株姿和着花 。 随时观察叶片表现, 如叶缘两侧稍向内兜卷, 为水分控制适度 。 到5月中旬新枝长到10厘米至20厘米恰到好处时, 可用手指把生长点(顶心)捻掉, 使花期株姿枝条自然优美, 花朵密集 。 也可用“扣水”方法, 使植株萎蔫至生长点抽缩脱落, 再及时逐渐找水, 使植株复原 。 注意不可一次猛灌大水导致黄叶或落青叶 。 6月至7月间仍需控水促进花芽分化 。 8月立秋后, 水分需逐渐浇足 。 并追施2次至3次催花肥, 养护到11月中小雪节后入室, 放阴冷处休眠 。 如春节观赏可以在15天前移到直射阳光之处, 逐渐升温至15℃, 每天向株冠喷水, 届时即可开花, 花期水分要充足 。 盆栽梅花每2年至3年结合整形修剪换土一次, 用普通培养土, 加少量蹄片作底肥, 花盆一般无需增大, 分土无需增多 。 换土宜在花后, 或发芽之前施行 。 梅花生长期易受蚜虫及红蜘蛛侵害, 可喷一般农药防治, 但不要用乐果, 以免药害落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