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后综合征”悄然来袭 专家支招积极应对

本文转自:郴州日报
“考后综合征”悄然来袭 专家支招积极应对
“孩子考完试之后的状态看上去有些不对 , 一直这样下去 , 肯定是不行的!”高考、中考业已结束 , 考试成绩也陆续出炉 , 勤奋多日的莘莘学子经历了紧张的冲刺阶段和等待阶段之后 , 开始由“紧绷状况”转向“放松状况” 。 近日 , 几位家长向采访人员反映 , 他们的孩子经历完高考、中考之后 , 生活状态或情绪方面出现了一些异常状况 , 希望通过采访人员请相关人士予以指点 。
据了解 , 市民刘女士的儿子小晖参加完高考后 , 每天都和同学、朋友聚会 , 不是吃饭唱歌 , 就是打球打游戏 , 晚上总是两三点才回到家 , 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来 , 晚饭前又不见了踪影;市民曾先生的女儿小雅则恰好相反 , 作为今年的初三毕业生 , 她在会考完之后 , 一直觉得自己发挥得不太好 , 接连几天都闷在家里 , 一言不发地继续刷题 , 父母怎么劝说她都不肯走出家门;市民周先生说起自己的儿子更是郁闷:“考完高考的第二天 , 他就跟同学一起去烫了头发 , 还染成了淡紫色!还说要去纹身!”
部分考生自己也觉察到自己的状态不太好 。 北湖区某中学的高三考生小童告诉采访人员 , 长期以来 , 她的理想和信念就是要好好读书 , 在高考时考出好成绩 。 现在尽管高考成绩还算理想 , 她却突然感觉未来一片迷茫 , 一下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 。 她的同学小敏 , 则因为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 陷入了慌乱、焦虑的情绪之中……
我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心理咨询工作者刘佩珍介绍 , 考生们所体现出的种种状态 , 是“考后综合征”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表现 。 “考后综合征”是指在考试(比如中考、高考等)结束之后 , 一些考生因种种原因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或过度放松、生活作息规律紊乱等有损身心的各种状态 。 目前 , 考生出现“考后综合征”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 需要家长和老师予以适当引导 。
刘佩珍告诉采访人员 , 考后综合征常见的症状包括焦虑、抑郁、放纵、空虚茫然等 , 如果不能合理控制 , 就会对考生的生活状态和今后的人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 “比如过度玩乐不节制 , 聚会饮酒、暴饮暴食 , 会引发肠胃炎或其他的身体不适 , 造成身心疲劳、影响健康;不能理性对待心理压力 , 极易诱发偏激行为 , 出现考后抑郁或者考后期待性焦虑等心理问题;更危险的是一时好奇或自我放纵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 对其今后人生的影响 , 恐怕就难以预计 。 ”刘佩珍指出 。
怎样才能较好地化解“考后综合征”的负面影响?刘佩珍建议 , 首先考生们要有接纳情绪、面对现实的意识 。 “高考、会考并不是人生的终点 , 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 考生要认识到这一点 , 不管考得理想与否 , 都要积极调整心态 , 合理安排暑假生活 , 制订积极有益的新目标 , 并提高自律能力 , 努力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 考得不理想的考生 , 也不应过度自责 , 要学会以乐观豁达面对失败 , 转移注意力到感兴趣的活动中;若始终无法摆脱负面情绪 , 可将自己的想法和苦闷父母家人、同学朋友倾诉出来 , 必要的时候可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士求助 。 ”
【“考后综合征”悄然来袭 专家支招积极应对】关于家长的应对 , 刘佩珍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 她表示 , 一方面 , 家长不能一味地纵容考生 , 应引导他们做到松弛有度 , 帮助其自主进行心理调节;另一方面 , 家长也不宜对考生提出超乎实际的要求 , 对考得不理想、意志消沉的考生 , 千万不要一味地斥责和抱怨 , 不妨给出一点时间 , 等其冷静下来 , 再沟通 , 帮助孩子减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