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蟑螂有多大,南方的蟑螂长什么样子


南方的蟑螂到底有多大美国蟑螂, 又叫做美洲大蠊, 南方常见 。 体长最大5厘米浅红棕色, 生活在户外或黑暗、暖和的室内环境 。 成年期长约1年半 。 雌体可产卵荚50个或更多, 每个卵荚内含卵约16枚, 45天後孵出若虫 。 若虫期长11~14个月 。 美国蟑螂原产於热带美洲及亚热带美洲, 翅发育良好, 能飞很长一段距离 。
德国蟑螂, 又叫做德国姬蠊是北方常见的室内害虫 。 浅棕色, 前胸区有两条黑色条纹, 体型小, 长约1.2厘米毫米, 故常被食品杂货店的装货袋或盒带入家中 。
棕带蟑螂似德国蟑螂, 但稍小一些 。 雄体的翅发育良好, 体色较雌体稍淡, 雌体的翅短而无功能 。 雌雄两性均有两条淡色的条纹横过背部、成虫寿命200天 。 每年可有两个世代 。 卵可产於衣服、木质花板条或地板缝中 。 随著有取暖设备的房屋的出现, 棕带蟑螂亦出现於较凉爽的地区 。
东方蟑螂即东方蜚蠊, 被认为是最肮脏的家庭害虫 。 体卵圆形, 黑色或深棕色, 有光泽, 体长似美国蟑螂、雄体的翅短而发育良好, 而雌体的翅退化 。
为什么南方的蟑螂怎么可以那么大北小蠊, 南大蠊
作为在世界上存在了3.2亿年的生物, 其实蟑螂有很多种类, 已知的数千种蟑螂中的绝大部分生活在野外, 远离人类, 做安静的分解者, 与落叶为伴 。 只有少部分蟑螂生活在室内, 与人类为邻 。 南方也并非只有一种蟑螂, 但能在室内发现其踪影的品种, 也数得过来 。
我们觉得南方蟑螂大, 北方蟑螂小, 其实它们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 它们的大小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 北方的小个子蟑螂也并不是尚未成年的大蟑螂 。
早在1980-1985年, 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就对室内蜚蠊做了调查, 美洲大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是当时福建广布的优势种, 这些都是身长可至4厘米以上的大蟑螂 。 云南、重庆的调查显示, 这些地区的主要品种也是这些大蠊 。 1998年的广东、海南的美洲大蠊的比例甚至高达81.11%和75.3% 。
而相比之下, 位于北方的本溪市在2001~2012年间的优势品种都是德国小蠊 。 日本大蠊和美洲大蠊只占少部分, 银川市也呈现出一样的结果 。 兰州市在2006-2010年间的调查中, 所捕获的三万多只蟑螂甚至都是德国小蠊 。

2001-2012年间, 本溪市城区蟑螂密度情况, 德国小蠊是优势品种 。 /本溪市城区蟑螂种群分布时空动态调查, 本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其实在南北方各地的调查结果中, 德国小蠊都普遍存在 。 但除了德国小蠊, 南方常见的大体型蟑螂主要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等, 这些会飞的大蟑螂, 才构成了南方人对蟑螂的基本认知 。
北方最常见的是德国小蠊, 即使在北方偶尔能看到日本大蠊的身影, 其2厘米的体型均逊色于南方诸品种, 北方其他大蠊的数量也远不占有优势, 大部分北方人对蟑螂的印象都来源于身材小巧的德国小蠊 。

A:德国小蠊, B:美洲大蠊, C:澳洲大蠊, D:雌性东方蜚蠊, E:雄性东方蜚蠊, 可以看出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体型相差甚远, 不仅长度不一样, 宽度也不同 。 /维基百科
蟑螂自远方来
美洲大蠊、澳洲大蠊、日本大蠊、德国小蠊, 从这些带有异域的名称, 就能感到它们是舶来品 。 这些外来生物几乎涵盖了室内蟑螂的大部分品种, 它们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
全球化的趋势下, 各国往来频繁, 生物入侵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 这些蟑螂的繁衍生息也早已不囿于出生地, 很多国家都遍布着它们的身影 。 比如, 美洲大蠊最初生活的地方不是美洲, 而是非洲, 在三角贸易时被船只带到美洲, 在美洲被人发现便以此命名 。

推荐阅读